[实用新型]小型集污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89962.4 | 申请日: | 2013-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3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浩 |
| 主分类号: | B01D24/10 | 分类号: | B01D24/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 地址: | 21116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集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物收集器,属于鱼类的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大颗粒污染物质通常采用砂滤缸或微滤机处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砂滤缸易堵塞,微滤机维护复杂,两者需要提供动力才能保证正常工作,能源消耗大,同时过滤表面易堵塞、难清洗。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需要一种对水产养殖污染物处理效果好的无动力消耗的小型养殖颗粒污染物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无动力消耗且对水产养殖污染物处理效果好的小型集污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集污器,包括桶体、设于桶体内的净污隔离管和出水管,所述桶体底部制为锥顶向下的锥形且制有位于锥顶处的开口,所述桶体上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桶体底部连接有设有阀门的排污管,所述进水管的高度低于净污隔离管的高度,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设于净污隔离管内,所述出水管与净污隔离管之间填充有滤芯,所述出水管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净污隔离管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桶体底部制为锥顶向下的锥形且制有位于锥顶处的开口,桶体上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桶体底部连接有设有阀门的排污管,可以实现将污染物逐渐聚集在桶体底部的最下端,然后通过排污管将污染物排出;2)由于出水管与净污隔离管之间填充有滤芯,出水管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净污隔离管的高度,同时,进水管的高度低于净污隔离管的高度,污水从进水管流入桶体内,由于出水管与净污隔离管存在高度差,污水经滤芯过滤由出水管溢出,而污物则被滤芯拦截在桶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净污隔离管的高度低于桶体的高度。
由于净污隔离管的高度低于桶体的高度,当滤芯被污物堵出水管塞时,经过初步沉淀的污水可以从桶体内直接进入净污隔离管内,再从出水管溢出,放置了污水从桶体漫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桶体底部设有污物观察窗。
由于桶体底部设有污物观察窗,当污物达到一定量时,可以开启排污管上的阀门,利用进水管的进水冲刷将污物通过排污管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桶体上部制为圆柱状,所述桶体、净污隔离管和出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净污隔离管和桶体之间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制有溢流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小型集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小型集污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桶体1、设于桶体1内的净污隔离管2和出水管3。桶体1底部制为锥顶向下的锥形且制有位于锥顶处的开口1-1。桶体1上部连接有进水管4,桶体1底部连接有设有阀门5-1的排污管5。进水管4的高度低于净污隔离管2的高度。
出水管3的出水端设于开口1-1处,出水管3的进水端设于净污隔离管2内。出水管3与净污隔离管2之间填充有滤芯6。滤芯6可以采用过滤棉。出水管3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净污隔离管2的高度。
本实施例的净污隔离管2的高度低于桶体1的高度。
本实施例的桶体1底部设有污物观察窗。当然,桶体1底部也可以采用有机玻璃制成,可以直接透视桶体1的内部。
本实施例的桶体1上部制为圆柱状,桶体1、净污隔离管2和出水管3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实施例的净污隔离管2和桶体1之间连接有隔板7。隔板7上制有溢流孔7-1。
使用时,将排污管5的阀门5-1闭合,污水由进水管4流入桶体1,由于出水管3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净污隔离管2的高度,出水管3与净污隔离管2存在高度差,污水经滤芯6过滤由出水管3溢出,而污物则被滤芯6拦截在桶体1内。通过桶体1底部设有污物观察窗可清晰观察污物,当污物达到一定量时,开启阀门5-1,利用进水管4的进水冲刷将污物通过排污管5排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浩,未经朱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9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