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铸尾坯定尺优化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9647.1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4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杨辉;赵文顺;王勇;杨勇;朱雄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B22D11/126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5 浙江省湖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铸尾坯定尺 优化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尾坯定尺优化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连铸是指由中间钢包流下来的钢水经结晶器结晶后成钢坯进入连铸机拉矫辊道(即钢道)并被拉矫制成成品钢坯,连铸尾坯是指连铸机每流(每流即指每次由中间钢包向连铸机钢道连续浇注钢水进行铸钢)停浇后,经火焰切割机定尺切割分段后的最后一支钢坯。每个浇次拉坯结束时,每流都会产生尾坯。假设一台二机二流(二机二流指一个中间钢包下设有两个连铸机)的150方坯连铸机连浇100吨的钢水,按照每支铸坯4M(约700kg)的定尺长度进行切割。理论上每流可以拉出71.428支合格的钢坯,那么就是71支为合格产品,由于0.428支的尾坯达不到定尺长度要求,不能用于后期加工,只能当废钢回炉处理,导致浪费。假设每天产生2支这样的尾坯,一年就能造成179.76吨合格产品的浪费,当废钢回炉处理以每吨增加成本约0.17万元计算,相当于30.559万元的损失。
传统的连铸尾坯优化模型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估算铸流剩余时间来顺序停止铸流。这种方法需要从基础级频繁采集拉速,如果拉速波动异常,则计算准确性大大降低。另外一种是判断钢包钢水量是否为定尺倍数的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需要提前采集钢包重量值,在实际应用中精度较差,难以很好的完成优化的工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钢水量在前期冶炼中已经定量,很难在后期连铸铸坯中将不是定尺整数倍的钢水分配成整数倍的钢坯,最优结果无非是将计算出来最后少于一支单倍定尺的钢水剩余在中间钢包中,所以只能说是适当提高了成材率。传统的方法需要精准的把握好关闭铸流的顺序及关闭塞棒的时间,停浇过程中,需要操作工降低拉速、收尾坯,并注意结晶器钢水液面,因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还要求塞棒操作工把握优化尾坯的一些流程,对人工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在不锈钢连铸的生产中,由于有些特殊的钢种对拉速要求较高,拉漏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发生在浇铸过程中拉漏,截流等紧急事故时,传统的方法都难以完成优化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难度低,尾坯优化效果较好的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连铸尾坯定尺优化切割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连铸尾坯定尺优化切割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中间钢包和连铸机,还包括用于计算尾坯长度并对尾坯进行优化定尺的连铸主控设备,所述连铸机包括钢道和用于切割钢道内钢坯并与连铸主控设备电连的切割小车,所述中间钢包的钢水出口处设置有塞棒,所述塞棒底部设置有结晶器,所述结晶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钢水液位并与连铸主控设备电连的液位检测器,所述中间钢包通过所述结晶器与所述钢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控设备包括相互电连的用于接收液位检测器发送过来的钢水液位数据与切割小车的运动轨迹并进行计算得出尾坯长度的连铸主控程序控制器、设有起动按扭用于操控尾坯优化方式是否投入生产的连铸主控显示器和与切割小车电连并控制钢坯单倍定尺的切割操作显示器。
连铸主控显示器上设置有起动尾坯优化程序按扭,通过人工判断手动操作按下该按扭来命令连铸机进行尾坯优化,否则连铸机按常规进行连铸对尾坯不进行优化均分,可控性高,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优化程序是否投入,操作灵活。
通过上述设备的电连,可将由连铸主控程序控制器内计算机程序计算的结果直接发送到连铸主控显示器和切割操作显示器上,指导操作人员进行切割,也可以是连铸主控室内的工作人员看到连铸主控显示器上显示的计算结果后,将该结果发送到切割操作显示器指导操作人员进行切割。
作为优选,所述切割小车与所述连铸主控程序控制器和切割操作显示器电连。
作为优选,所述连铸机还包括用于定位切割小车切割初始位置的初始位限位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钢包连接有两个连铸机。
本装置是通过利用连铸主控程序控制器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连铸尾坯定尺优化切割,其整个原理步骤如下:
一、 在连铸主控显示器上选择连铸尾坯优化程序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9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渡部的过桥
- 下一篇:一种解决橡胶粉沥青性能衰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