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突波吸收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8883.1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0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立;何伟涛;钱兴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五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2 | 分类号: | H01G4/3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8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突波吸收电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由两片接近并相互绝缘的导体制成的电极组成的储存电荷和电能的器件电容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为了能提高电容器的实用性,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申请号:03264728.X],由外壳、芯子、接线柱和接地螺柱构成,所述芯子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接地螺柱设置在外壳的底部端面上,所述接线柱设置于外壳的顶部端面,所述外壳的底部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凸起。此外,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另一种电容器[申请号:201020698211.4],包括有本体、套筒、端盖和接线端子,套筒的一端套接在本体上,套筒的另一端连接端盖,接线端子和本体相连并伸出于端盖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套筒之间还设置有刺片,刺片包括有插片和连接在该插片上的插头,插头上设置有弹性片,弹性片的一端连接在该插头上,弹性片的另一端朝插片外侧方向向外翻翘,套筒的内腔设置有能与插头相配合的插口;插片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设置有多个倒刺,上述的两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但是这里的电容器其结构复杂,而且,其不能适用于各种缓冲组合模块,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的突波吸收电容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突波吸收电容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电容单元,在电容单元上连接有两个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单元包括卷绕部,该卷绕部包括外金属化聚酯膜和内金属化聚酯膜,在外金属化聚酯膜和内金属化聚酯膜之间设有聚丙烯薄膜,所述的接脚连接在外金属化聚酯膜或内金属化聚酯膜上。显然,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更合理,结构更简单,实用性强且使用寿命长,符合当前社会技术发展的趋势。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突波吸收电容器中,所述的电容单元还包括封固在卷绕部外部和壳体之间的内封装层。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突波吸收电容器中,所述的内封装层为环氧树脂层。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突波吸收电容器中,所述的壳体呈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突波吸收电容器中,所述的接脚之间的间距为4mm。
在上述的突波吸收电容器中,所述的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突波吸收电容器的优点在于:设计更合理,结构更简单,实用性强且使用寿命长,符合当前社会技术发展的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卷绕部2、内封装层2a、外金属化聚酯膜21、聚丙烯薄膜22、内金属化聚酯膜23、接脚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突波吸收电容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电容单元,在电容单元上连接有两个接脚3,且两个接脚3之间的间距为4mm,优化方案,这里的电容单元包括卷绕部2,该卷绕部2包括外金属化聚酯膜21和内金属化聚酯膜23,在外金属化聚酯膜21和内金属化聚酯膜23之间设有聚丙烯薄膜22,所述的接脚3连接在外金属化聚酯膜21或内金属化聚酯膜23上。显然,本实施例设计更合理,结构更简单,实用性强且使用寿命长,符合当前社会技术发展的趋势。
具体地说,本实施例的电容单元还包括封固在卷绕部2外部和壳体1之间的内封装层2a。优化方案,该内封装层2a为环氧树脂层。另外,这里的壳体1呈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卷绕部2、内封装层2a、外金属化聚酯膜21、聚丙烯薄膜22、内金属化聚酯膜23、接脚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五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五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8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