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缓冲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7085.7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励明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6 | 分类号: | F16F9/16;F16F9/32;F16F9/3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缓冲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稳定性的车用减震器,具体涉及一种双向缓冲减震器。
背景技术
双向作用减震器越来越被普及,双向作用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是,来自路面的冲击和震动,通过缸体的传递而使活塞在工作缸内相对于工作缸做往复运动,由压缩阀和补偿阀来控制工作缸内减震油的流动来实现阻尼减震。当外界的冲击和震动很大的时候,工作缸内的减震油流量较大,减震器的工作负荷较大,减震器容易坏损。本人此前曾申请过一件名为双向作用减震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包括同轴设置的活塞杆、工作缸和储油缸,工作缸下部设置有压缩阀和补偿阀,活塞杆的下部设置有活塞,活塞设置有伸张阀和流通阀,工作缸的顶部设置有导向座和油封,储油缸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罩,活塞上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悬空,活塞上表面的弹簧围绕活塞杆四周。活塞下表面的弹簧是一个与活塞同轴的弹簧,或者是围绕活塞中心设置多个,围成圆形。其优点是通过在活塞上下表面设置弹簧,不影响减震器的正常减震作用,当外界冲击或震动较大时,防止活塞上下移动距离太大,避免减震器磨损严重甚至导致失效。但仍存在一个明显缺点,结构复杂,而且由于工作缸为圆柱型,连杆活塞在缓冲液压时,只能进行一级缓冲,因此导致缓冲力不够,容易引起车身剧烈震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双向缓冲减震器,其不仅结构简单,密封性好,而且能进行二次缓冲减轻车身剧烈震动,增强减震效果。
为实现这一减震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缓冲减震器,包括同轴设置的活塞杆、工作缸和储油缸,工作缸下部设置有压缩阀和补偿阀,活塞杆的下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活塞杆端部设有肩阶,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活塞杆上并与该肩阶相抵,所述导向器与活塞杆之间设有翻边结构的油封,所述的工作缸体由直径不同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组成,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之间设有过渡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工作缸和储液缸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活塞杆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连接件与限位块之间设有弹性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活塞杆上还设有锁紧件,该锁紧件与防尘罩构成定位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工作缸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优点在于:工作缸为二级油缸组成,连杆活塞在缓冲液压时,可以进行二级缓冲,缓冲力较大,不易引起车身剧烈震动,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另一方面油封采用翻边结构,与导向器和储油筒密封配合,使车辆减震器的密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这种翻边结构增加了减震器封口处的承载能力,提高车辆减震器的承受内压力,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耐久性。通过结构改进,当汽车行驶在较为颠簸的路面上时,减震器的活塞杆会向工作缸的外部运动,从而压缩弹性装置,通过压缩弹性装置逐步增大减震器的复原力,达到吸收振动能量,缓和路面冲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尘罩,2、活塞杆,3、导向座,4、工作缸,5、流通阀,6、补偿阀,7、压缩阀,8、储油缸,9、伸张阀,10、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向缓冲减震器,包括同轴设置的活塞杆、工作缸和储油缸,工作缸下部设置有压缩阀和补偿阀,活塞杆的下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活塞杆端部设有肩阶,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活塞杆上并与该肩阶相抵,所述导向器与活塞杆之间设有翻边结构的油封,所述的工作缸体由直径不同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组成,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之间设有过渡段。其中,所述工作缸和储液缸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活塞杆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连接件与限位块之间设有弹性装置。所述活塞杆上还设有锁紧件,该锁紧件与防尘罩构成定位配合。所述工作缸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过滤网。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虽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思路的限制。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7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筒高压磁流变减震器
- 下一篇:气、油压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