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形一次锂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85955.7 | 申请日: | 2013-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7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利;张杰;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艾博尔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64 | 分类号: | H01M4/64;H01M2/2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力桥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6 | 代理人: | 董洪波 |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形 一次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结构,尤其是一次锂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以颗粒作为正极或颗粒作为正极载体和锂单质作为负极组成的圆柱形一次锂电池,这种结构的电池正极集流体与正极接触面积太小,内阻很大,放电容量低以及限制了大电流放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以及大电流放电能力的圆柱形一次锂电池。
它包括外壳(1)上端设置的正极柱(8),盖组(9),封口钢珠(10),玻璃封(11),绝缘垫片(12),聚四氟垫片(5);外壳(1)自外向内设置单质锂(2),隔膜(3)和正极(6);在隔膜(3)与正极(6)之间设置正极集流网(4)。
正极集流网(4)的上端设置金属条(7)连接正极柱(8)。。
正极(6)的顶部,中间低,四周高。
正极集流网(4)是金属材料制作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增大正极集流体与正极部分的接触面积,降低电池内阻的同时,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以及大电流放电能力,作为正极集流体的镍网或不锈钢网采用不封闭或封闭形式,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极集流网的立体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极集流网的主视平面展开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池与传统容量型电池在低温(-30℃)下放电电流为200mA截止电压为2V的放电曲线比较图;
附图5是实用新型电池与传统容量型电池在常温(25℃)下放电电流为60mA截止电压为2V的放电曲线比较图;
附图6是实用新型电池与传统容量型电池在常温(25℃)下放电电流为200mA截止电压为2V的放电曲线比较图;
附图7是实用新型电池在常温(25℃)下放电电流为730mA截止电压为2V的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外壳(1)上端设置的正极柱(8),盖组(9),封口钢珠(10),玻璃封(11),绝缘垫片(12),聚四氟垫片(5);外壳(1)自外向内设置单质锂(2),隔膜(3)和正极(6);在隔膜(3)与正极(6)之间设置正极集流网(4)。正极集流网(4)的上端设置金属条(7)连接正极柱(8)。正极(6)的顶部中间低,四周高。正极集流网(4)是金属材料制作的。如不锈钢、镍等。
正极集流网(4)与极柱(8)之间的金属条(7),可以用镍条或不锈钢条焊接成一体。隔膜(3)的高度要高于单质锂(2)和正极集流网(4) 防止正负极接触而短路。正极集流网(4)可以以矩形(图3)卷绕的方式加入,也可以以圆柱网状形式(图2)加入。正极(6)的顶部中间低,四周高,在满足储存电解液的同时可增加正负极的接触面积。加入正极集流网(4)能够增大集流体与正极部分的接触面积,能够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放电容量以及提高大电流下放电能力。
图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容量型电池放电曲线对比图;图中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放电曲线,2 为传统容量型电池放电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艾博尔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艾博尔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5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进行语音识别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