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作用径向进给双刀头孔内割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5946.8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峰;张金来;秦跃海;康善修;翟东旭;冯军山;张长春;沈顺利;宛合生;张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有色地矿钻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00 | 分类号: | E21B2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作用 径向 进给 双刀 头孔内 割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钻井,特别是一种垂直作用径向进给双刀头孔内割管器。
背景技术
在地质钻探中,常常需要在预定的位置使钻杆断开,目前常用的割管器中,按刀具切削时进给力的来源可分为两类:
(1)、偏心割管器:使钻杆和刀具呈L形。当钻杆旋转时,刀具在离心力和钻杆自身弹性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进给力。这种割管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工作效率较低,其最大的缺陷是在目标管材内径较小时就无法使用。
(2)、水压割管器:刀具在结构原理上,无论是直线伸缩式,还是剪刀式,刀具的进给力均来自地面水泵工作时产生的水压。首先,这类割管器的结构较复杂,对有些零件(特别是和密封有关联的)的加工精度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样就提高了割管器的制造成本高。其次,这种割管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以检验其各部分动作的灵活性与可靠性。但割管器放到了钻孔的预定位置时,很难判断孔内钻杆与接头连接的密封性如何,这使之前的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打了折扣。
?71钻杆的最小内径为?60,钻杆接头内径为?58.5,外径?73,而且孔口钻杆丝扣段因变形内径只有?57,若采用偏心割管器,由于目标管材内径尺寸的限制,无法实现;若采用水压割管器,受施工现场周围各种条件的限制,制造难度较大。因此,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割管器的改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垂直作用径向进给双刀头孔内割管器,可有效解决现有设备生产中的实际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割刀架、割刀体和刀头,割刀架内装有割刀体,割刀体上部分沿中心轴线构成上口大、下口小的锥形腔,割刀体下部分为圆形,中心有与上部分锥形腔连通的钻孔,割刀架上装有伸入割刀体,并置于钻孔外壁相对应处的刀头,刀头下面有托刀环,托刀环与割刀架焊接在一起,构成刀头进出的运动轨道,涨刀锥体装在锥形腔内,割刀体上对应锥形腔部分有第一弹性胶圈,割刀体上对应托刀环部分有第二弹性胶圈。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切割效率高,是割管器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割刀架、割刀体和刀头的结构剖面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涨刀锥体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割刀架、割刀体和刀头,割刀架1内装有割刀体2,割刀体2上部分沿中心轴线构成上口大、下口小的锥形腔9,割刀体2下部分为圆形,中心有与上部分锥形腔9连通的钻孔10,割刀架1上装有伸入割刀体2,并置于钻孔10外壁相对应处的刀头4,刀头4下面有托刀环7,托刀环7与割刀架1焊接在一起,构成刀头4进出的运动轨道,涨刀锥体8装在锥形腔9内,割刀体2上对应锥形腔9部分有第一弹性胶圈3,割刀体2上对应托刀环7部分有第二弹性胶圈6。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割刀架1为中空的圆筒形。
所述的刀头4中镶焊有硬质合金体5。
所述的刀头4有2个,以钻孔10的中心为圆心,对称装在割刀架1上。
所述的割刀体2为沿中心轴左、右对称两部分构成的锥形体。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割刀架1接在钻杆的最下端,并送达预定位置;用打捞器将涨刀锥体8送达预定位置后,用脱卡器将打捞器脱开拉至地面;在涨刀锥体8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割刀体2被左右涨开;启动钻机使割刀架1作匀速旋转运动,刀具开始切割;待切割工作完成后,用打捞器将涨刀锥体8提至地面;割刀体2在弹性胶圈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将割刀器提至地面后,被割断的管材从钻孔中拉出来,割管工作结束。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切割效率高。可广泛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田、水文、地热、固体矿产勘查等钻井施工中的事故处理及按预定位置割断管材的作业中,是割管器上的创新,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有色地矿钻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有色地矿钻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59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