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无线通信元件的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3659.3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1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荀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荀亮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贺持缓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无线通信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领域,特别涉及带有无线通信元件的锁。
背景技术
锁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极为常见。大多数现代的门锁系统都是用钥匙锁,密码锁,指纹锁,门禁卡等方式,其中,采用传统的钥匙锁,时常会出现若钥匙丢失的现象,而且传统的钥匙,如机械钥匙,还存在机械损耗问题,损耗到一定程度易导致开不了锁;而且还存在容易丢失而无法正常开锁的缺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采用密码锁,由于一人一生可能要记很多密码,一时因记性不好,有可能忘记密码;至于指纹锁,由于目前的指纹识别技术还不高,时常会出现指纹锁识别不了的问题;对于专用的门禁卡而言,除了同样需要专门携带之外,还需要配套设置门禁系统,所述门禁系统的布线相对也困难。上述问题会给用户带来很大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无线通信元件的锁。所述锁包括无线通信元件和/或人工输入元件、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解锁密码验证元件、解锁元件,以及锁体,其中:无线通信元件和/或人工输入元件,用于与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接收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的解锁密码或解锁信息,或者接收人工输入的解锁密码或解锁信息;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用于处理和存储解锁密码或解锁信息;解锁密码验证元件,用于比较所述解锁信息与解锁密码,比较结果为一致时,发出解锁通知;解锁元件,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解锁通知时,发出解锁信号给所述锁体;锁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解锁信号时打开闭合部件。其中,所述的无线通信元件与所述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之间具有双向通信链路;所述解锁密码验证元件与所述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之间具有双向通信链路,所述解锁密码验证元件与解锁元件之间具有双向或单向通信链路。
优选地,所述的无线通信元件或者人工输入元件还用于将所述解锁密码或解锁信息主动发送给,或者应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的要求被动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所述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对所述解锁密码或解锁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
优选地,所述锁还包括键盘或者触摸屏;所述人工输入元件接收人工输入的解锁密码,具体为:所述人工输入元件接收通过键盘或者触摸屏人工输入的解锁密码,并将所述解锁密码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所述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对所述解锁密码进行处理和存储。
优选地,所述锁还包括机械解锁部件,用于配合机械钥匙对锁进行解锁。
优选地,所述解锁密码是:数字密码、字符密码、数字字符混合密码、头像信息密码、眼镜虹膜信息密码、指纹信息密码或者语音密码。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元件是:近场通信NFC元件、超宽带UWB元件、蓝牙元件、紫蜂ZIGBEE元件、红外元件、无线保真WIFI元件或者蜂窝通信元件。
优选地,所述蜂窝通信元件是:GSM通信元件、CDMA通信元件、WCDMA通信元件、TD-SCDMA通信元件、CDMA2000通信元件或者Wimax通信元件。
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还用于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解锁信息发送给所述解锁密码验证元件。
优选地,所述锁体为电磁锁体。
优选地,所述锁的各部件,如前述无线通信元件和/或人工输入元件、中央处理和存储元件、解锁密码验证元件、解锁元件、锁体等都是硬件单元、硬件部件或者硬件芯片。因此,所述锁也是一个硬件产品或者装置。
本实用新型借助无线通信元件和/或人工输入元件传输解锁密码和解锁信息,在解锁密码和解锁信息一致时进行解锁,方便解锁操作并保障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电磁锁体的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荀亮,未经荀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3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式引擎盖锁紧机构
- 下一篇:固定翼拉力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