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幕流体导烟的直吸式油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2087.7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0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叶竹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科拓厨电技术研究中心;叶竹勤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直吸式 油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烟机,尤其是一种风幕流体导烟的直吸式油烟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油烟机上已经出现了风幕导烟结构,在灶具的周边形成风幕,从而防止烟气逃逸,排油烟更彻底。但是目前的风幕导烟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50696.X所示,需要额外增加一个风幕电机,成本高,噪音大,使用效果不好。也有一些风幕导烟结构没有增加电机,而是从油烟机自带的抽油烟风机的出口,即正压区,引出气流,形成风幕。但是该处油烟最集中,由此形成的风幕包含油烟多,会导致一部分油烟又重新流回室内,使用效果不好。目前,还没有出现不增加电机,又从负压区即吸烟腔处引出气流,形成风幕的风幕导烟结构。因为目前油烟机的负压区离排油烟风机较近,又是油烟的进口,油烟较集中,而且负压区的气压较低,在人们的惯有思维中,不会从负压区引出气流,形成风幕。
中国专利201220272209.X提出了一种扁平形直吸式油烟机,包括位于上方的排烟腔,排烟腔内设有风轮,该风轮通过排烟口与外部导通,风轮竖直设立,在风轮与排烟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竖直风道,该竖直风道的底部设有进烟口,该进烟口下方连接一竖直设立的扁平形吸烟腔,该吸烟腔下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吸烟口。该专利结构中,吸烟腔离风轮较远,油烟有较长的排放通道,油烟不集中,尤其是吸烟腔的左右两侧,油烟较少;并且该竖直吸烟腔风道的排烟风力够强。经申请人的不断摸索,使从该负压区引出气流,形成风幕,最终变得可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风幕流体导烟的直吸式油烟机,从负压区引出气流,形成导烟风幕,又不增加电机,成本低、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风幕流体导烟的直吸式油烟机,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电机、风轮、正压腔、负压腔,正压腔由蜗壳、排风口组成,负压腔由吸烟腔、吸烟口组成,该油烟机内还设有风幕流体导体,风幕流体导体的进风口位于负压腔内,进风口相对着负压气体流动的方向设置,其出风口设置在负压腔外。该结构简单,无需另外增设电机,通过负压腔内部产生相对气体流动,流动的气体进入风幕流体导体的进风口,从出风口吹风形成隔离油烟的风幕。
风幕流体导体的进风口位于负压腔的左侧或右侧。该处位置的油烟最少,避免油烟进入风幕导体。
风幕流体导体的进风口位于负压腔靠近风轮进风口处。该处靠近风轮,风量最大,形成风幕的效果最好。
风幕流体导体的出风口位于吸烟口上方吸烟腔的腔体上。出风口也可以如下设置:负压腔还包括一集烟腔,其中吸烟腔竖直设置,集烟腔水平设置,与吸烟腔相通,并且位于吸烟腔上部,与吸烟腔呈“7”字形设置,其中风幕导体的出风口位于集烟腔的外侧。这样吸烟腔、集烟腔和风幕共同组成一个防止油烟逃逸的包围体,能充分阻止油烟逃逸,使用效果好。
风幕流体导体的出风口流向朝吸烟口方向。这样,风幕流体形成的流向更加顺畅,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制造简单容易,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改变了人们的固有思维,无需增加电机,从负压区引出气流,形成导烟风幕,有效防止油烟的逃逸,有利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为进风口位于负压腔靠近风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电机1、风轮2、蜗壳3、排风口4、吸烟腔5、吸烟口6、风幕流体导体7、进风口7-1、出风口7-2、集烟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这种风幕流体导烟的直吸式油烟机,包括机壳,机壳内电机1、风轮2、正压腔,负压腔,正压腔由蜗壳3、排风口4组成,负压腔由吸烟腔5、吸烟口6组成,该油烟机内还设有风幕流体导体7,风幕流体导体7的进风口7-1位于负压腔内,进风口7-1相对着负压气体流动的方向设置,其出风口7-2设置在负压腔外。本实施例中风幕流体导体7的进风口7-1位于吸烟口6的左侧或右侧。当然,风幕流体导体7的进风口7-1也可以位于负压腔靠近风轮处。风幕流体导体7的出风口流向朝吸烟口6方向。
负压腔内产生气体流动,气体从风幕流体导体7的进风口7-1进入,并从出风口7-2排出并形成一道风幕阻挡油烟,起到隔离油烟的作用。风幕流体导体7的进风口7-1位于负压腔的左侧或右侧。由于负压腔内吸收油烟,避免油烟进入风幕流体导体7,将进风口7-1位于负压腔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如图1所示,左侧右侧同时设有进风口),在该处是负压腔内油烟最少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科拓厨电技术研究中心;叶竹勤,未经丽水市科拓厨电技术研究中心;叶竹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20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热式安全节能供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煤取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