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1783.6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7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文;段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坤胜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潘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五***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作为电源连接的低轮廓连接器,借以提供外部直流电源与电子装置间的电力传输。
背景技术
一般电源连接器在居家生活中,随着电器多元化而使用需求量逐渐提升,各种电器的电源主要是借助电线及电源连接器来传输,是故各种电源连接器也受到生产与研发者的进一步重视。
连接器是泛指所有用在电子信号与电源上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通过连接器而得以连接或切断周边设备,以增加电气用品的功能性,随着电气用品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连接器的应用领域,除了资讯、通讯与消费性电子之外,尚包含有各式的仪器设备,如测量仪器、测试仪器、医疗仪器以及机械仪器等,此外汽车、电动车、航天与军事设备等市场也应用到相当多的连接器,因此,几乎与电子信号传递有关的设备都会用到连接器,是以,连接器便成为现今电气用品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件,而连接器的结构繁多且组态各有所不同。
由于现今笔记本电脑趋于微型化设计,其体积(长度、宽度、高度)也愈作愈小。对于要将具有较大直径(亦即高度)的现有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应用或设计于微型化的笔记本电脑上,确实存在有相当大的困难度。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电源连接器仍有诸多缺失,实非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鉴于上述现有电源连接器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源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同时得以提高与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稳定度的电源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加接地端子的接地效果的电源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连接器,包含有一个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为矩形结构,且该绝缘本体具有一个第一凹槽与一个柱状体,使得第一凹槽与柱状体间形成一个插设空间,该绝缘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止挡凸部,而顶面则设有一个定位凹槽,侧缘后端则设有一个夹持凹部,而该柱状体上则具有一个第二凹槽,此外,该绝缘本体后端则设有数个端子容置槽,该端子容置槽分别设置于柱状体及第一凹槽侧缘;
至少一个接地端子,收容于该第一凹槽两侧壁的端子容置槽内,且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朝插设空间方向突出设置;
至少一个电源端子,插设于柱状体外侧壁的端子容置槽内,且其接触部朝插设空间方向突出;
至少一个探测端子,插设于柱状体的第二凹槽内;
一个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且其分别设有与绝缘本体的止挡凸部、定位凹槽及夹持凹部相互对应的定位开口、定位弹片及夹持部,使得该壳体得以稳固夹持及定位于绝缘本体上。
为了达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其中,壳体的夹持部内缘延伸有一个接触部,该接触部于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上时,接触部与接地端子相互接触,使得接地端子得以将其接收的电流导引至壳体上,达到提高接地效果的目的。此外,上述的壳体接触部亦可自壳体后端延伸,使得壳体的接触部得以与接地端子相互焊接固定,亦可达到相同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绝缘本体具有低轮廓,其高度较小而可适配于小型化的电子装置上,例如微型化的笔记本电脑上,且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其稳定度较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元件结构简单,可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等优点。此外,通过壳体接触部的设置,使其得以与接地端子相互电性接触,能够将接地端子所接收的电流传导至壳体上,提高接地效果。更可通过焊线焊接的方式,将壳体接触部与接地端子相互焊接固定,更可提高接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B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5C是图3的C-C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绝缘本体
11 第一凹槽
12 柱状体
13 插设空间
14 止挡凸部
15 定位凹槽
16 夹持凹部
17 端子容置槽
18 第二凹槽
2 接地端子
21 固定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坤胜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坤胜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1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户分析系统以及相应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附件管理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