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PTC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1056.X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8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6 | 分类号: | H05B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黄珩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ptc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TC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PTC加热器。
背景技术
PTC陶瓷发热体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自控温功能,不会过热,使用起来安全可靠;
2.工作电压浮动变化,对其发热功率影响很小;
3.随着环境温度上升,可自动降低发热功率,具有节能的效果;
4.升温制热速度快;
5.作为陶瓷半导体,结构相对稳定,使用寿命长。
正是由于PTC陶瓷发热体具有以上特点,很多加热元器件均采用PTC陶瓷发热体。目前市面上普通PTC加热器一般用于家用空调、暖风机及浴霸等家电领域,电压普遍为220VAC的交流电压,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要求相对较低。
电动汽车的工作电压为直流电压,且电压普遍较高,一般在360V-650V之间,PTC长时间在较高的直流电压下工作,对其内部的PTC陶瓷和加热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
在电动汽车领域使用的PTC加热器使用环境相对普通家电产品复杂,且使用寿命要求更高。而目前家电领域应用的PTC加热器采用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绝缘材料,这种材料达不到电动汽车用加热器的绝缘性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PTC加热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电动汽车用PTC加热器,包括PTC发热组件和粘接于PTC发热组件外表面的散热组件,PTC发热组件包括铝管、设置于铝管内部的PTC发热片和包覆PTC发热片的绝缘纸,PTC发热片设置有上电极面和下电极面,上电极面和下电极面上设置有电极片,绝缘纸一面与铝管内壁接触连接,绝缘纸与PTC发热片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基片。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基片为氧化铝基片。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铝基片厚度为0.2~2mm。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纸为聚酰亚胺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通过导热硅胶粘接于PTC发热片的上电极面和下电极面上,所述绝缘基片通过导热硅胶粘接于电极片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结构简单合理,PTC发热片外侧设置有氧化铝基片,并且结合包覆PTC发热片的聚酰亚胺薄膜,使得PTC加热器能够承受2300V的电气强度测试,确保其漏电电流低于4mA,绝缘效果良好,提高产品使用寿命,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的需要,另一方面,PTC发热组件和散热铝条之间通过导热硅胶粘接,保证铝管与散热组件之间的导热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极片,2、PTC发热片,3、铝管,4、散热组件,5、聚酰亚胺薄膜,6、氧化铝基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动汽车用PTC加热器,包括PTC发热组件和粘接于PTC发热组件外表面的散热组件4,PTC发热组件包括铝管3、设置于铝管3内部的PTC发热片2和包覆PTC发热片2的聚酰亚胺薄膜5,PTC发热片2设置有上电极面和下电极面,上电极面和下电极面上设置有电极片1,聚酰亚胺薄膜5的一面与铝管3内壁接触连接,聚酰亚胺薄膜5与PTC发热片2之间还设置有厚度为0.2mm的氧化铝基片6。
本实施例PTC发热片2外侧设置有氧化铝基片6,并且结合包覆PTC发热片2的聚酰亚胺薄膜5,使得PTC加热器能够承受2300V的电气强度测试,确保其漏电电流低于4mA,绝缘效果良好,提高产品使用寿命,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的需要,另一方面,PTC发热组件和散热铝条之间通过导热硅胶粘接,保证铝管3与散热组件4之间的导热性。
实施例2
作为优选实施例,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极片1通过导热硅胶粘接于PTC发热片2的上电极面和下电极面上,氧化铝基片6厚度为2mm并通过导热硅胶粘接于电极片1上。
本实施例电极片1通过导热硅胶与发热片2紧密粘接,保证了其导电性和导热性,氧化铝基片6通过导热硅胶粘接在电极片1上,保证了其导热性,减少热阻,提高绝缘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10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重绝缘的钛管电加元件
- 下一篇:基于点对点的数据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