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起顶较重零部件的起顶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9409.2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6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姜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08 | 分类号: | B66F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蒋家华;查俊奎 |
地址: | 211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狭小 空间 起顶较重 零部件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起顶较重零部件的起顶工装,尤其是一种用于双馈风力发电机(本文中简称发动机)机舱维修及一切狭小空间(不方便使用起重设备的空间)起顶较重零部件的起顶工装。
背景技术
本公司生产的出口的发电机,在塔架上运行时出现空冷器与电机本体(空冷器安装于电机本体上方,密封条垫于两者之间,以螺栓固定)间密封条破损的情况,需更换密封条。若想更换密封条,原有的方法是将机舱从塔架上吊下,将电机整机从机舱中拖出,再将空冷器(空冷器重一吨左右)吊起。但由于风场塔架过高(一般在70米以上),起吊空冷器需使用汽车吊(每天租金大约四十万左右)。若因更换密封条而将机舱吊下塔,租用汽车吊,工序过多,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将机舱吊下,直接在塔顶于机舱内部解决更换密封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起顶较重零部件的起顶工装,包括顶杆、托块、卡板和撑板;顶杆活动设置在托块上,撑板固定在卡板上;在使用时,顶杆的上端与卡板相接触;
其中,所述托块设有安装槽口;所述卡板上设有支撑平面。
为了防止本实用新型工装翻转时不划伤设备表面,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顶板和垫板,顶板装在撑板的上部,垫板装在顶板上。
为了增强撑板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所述撑板上设有加强筋。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工装与设备连接的跟牢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平面上设有卡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工装不需要机舱吊下,直接在塔顶于机舱内部解决更换密封条。本实用新型工装采用的全是较小的零件,没有笨重的问题;需要的操 作空间小;只需要两个人操作;工件上有定位孔,避免工件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底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吊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其中,1、顶杆,2、垫圈,3、螺栓,4、托块,5、顶板,6、撑板,7、卡板,7-1、支撑平面,8、垫板,9、加强筋,10、卡槽,11、吊耳,12、挡风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4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包括顶杆1、托块4,、卡板7、撑板6、垫板5和顶板8。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顶杆1与托块4构成底托组件,如图1所示;所述卡板7、撑板6、垫板5与顶板8构成吊板组件;如图2所示。
所述底托组件还包括螺栓3和垫圈2。
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以背景技术中所说的空冷器与电机本体(空冷器安装于电机本体上方,密封条垫于两者之间,以螺栓固定)间密封条破损的情况,为例来说什么本实用新型工装的具体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工装在使用时,最好采用四套工装一起使用。首先需在电机本体上找到至少四个对称的支撑点,最好能对于电机本体的四个对称面上,如电机本体上有四个对称设置的吊耳11,即可采用四个对称设置的吊耳11作为四个支撑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机本体上的四个对称的吊耳作为四个支撑点。将底托组件内的托块4穿进吊耳内的通孔中,使得吊耳位于托块4上的安装槽口4-1内,最后通过垫片2和螺栓3将托块4和吊耳固定在一起;托块4安装好之后,再将顶杆1装入托块4上;本实用新型的顶杆1与托块4采用螺纹连接。
底托组件安装好之后,吊板组件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吊板组件包括卡板7、撑板6、垫 板5和顶板8。撑板6固定在卡板7上,为了防止本实用新型工装翻转时不划伤设备表面,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顶板5和垫板8,顶板5装在撑板6的上部,垫板8装在顶板5上。安装时,将底托组件内的卡板7抵在底托组件内的顶杆1上,并且将位于电机上方空冷器的挡风翻边12卡在卡板7上支撑平面7-1上的设有卡槽10。撑板6上的垫板8与空冷器的本体相接触。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垫板8为橡胶垫板,其目的是在于,防止在起顶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工装会出现翻转,而划伤空冷器设备本体的表面,影响美观。
吊板组件装好之后,就开始起顶。起顶时,同时旋转顶杆1,使得空冷器与电机之间留有足够操作的间隙即可。
为了增强撑板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所述撑板6上设有加强筋9。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94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