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卸货的物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9125.3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2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荣;甘仲平;鄢良国;曹祥;熊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G67/24 | 分类号: | B65G67/24;B65G69/22;B65G3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以 自动 卸货 物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配送系统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商品配送、自动化存储中,物流是物料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其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物流过程中,转库运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目前在物流运输中所使用的车辆由于限制于车厢的结构,将物料装入车厢后到达目的地卸货时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车厢空间,有些物料,比如烟包在装入车厢后完全占据了车厢空间,需要人工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方便叉车等机械工具进行卸货作业,其装卸效率极其低下。因此,现有的商品配送、自动化存储中转库卸货方式严重影响了出入库的效率,制约了物流业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在商品配送、自动化存储转库运输中的装卸效率,提供一种能够用于货物转库时,实现厂房仓库与车辆间自动化卸货的物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可以自动卸货的物流系统,包括有车载货厢、设置于货厢出口旁的升降输送机、位于升降输送机旁用于输送货物的输送机、可连接于货厢与升降输送机之间的过渡板、至少一台底部带有行走轮两侧边安装有导向轮并可在货厢、升降输送机、输送机之间往复移动的带驱动装置的平板车;所述货厢内部底面对称设置有一对延伸至货厢出口的货厢轨道;所述升降输送机内嵌有一对与货厢轨道平行可供平板车行走的第一轨道,两侧边有可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顶部设置有可输送货物的第一传动链;所述输送机内嵌有一对与第一轨道平行可供平板车行走的第二轨道,输送机顶部两边设置有可输送货物的第二传动链。
所述平板车为两台以上时,相邻的平板车通过联接装置相互串接;平板车的驱动装置设置于外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厂房仓库与车辆间实现自动化卸货的物流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平板车可以在升降输送机和货厢里内嵌轨道上行走,通过升降装置可以提升并输送货物,最后通过输送机两边的输送链将货物输送到外面的输送系统中,完成货物的转库物流,达到自动卸货的目的,可极大的提高装卸货效率,提高物流速度,解决物流运输的瓶颈,为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提供有效的物流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图1的B-B截面图;
图4是图1的C-C截面图。
图中, 1—货厢;1a—货厢轨道;2—货物;3—平板车;3a—行走轮;3b—联接装置;3c—驱动装置;3d—导向轮;4—升降输送机;4a—第一轨道;4b—升降装置;4c—第一传动链;5—输送机;5a—第二轨道;5b—第二传动链;6—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 ~图4所示,可以自动卸货的物流系统,包括车载货厢1、设置于货厢出口旁的升降输送机4、位于升降输送机旁用于输送货物2的输送机5、可连接于货厢1与升降输送机4之间的过渡板6、至少一台底部带有行走轮3a两侧边安装有导向轮3d的平板车3。平板车3带有驱动装置3c并可在货厢1、升降输送机4、输送机5之间沿轨道往复移动。货厢1内部底面对称设置有一对延伸至货厢出口的货厢轨道1a,为平板车3的行走轮3a提供运动支撑。升降输送机4内嵌有一对与货厢轨道1a平行可供平板车3行走的第一轨道4a,两侧边有可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4b,升降装置顶部设置有第一传动链4c,用于输送如烟包一类的货物。输送机5内嵌有一对与第一轨道4a平行可供平板车3行走的第二轨道(5a),输送机顶部两边设置有可输送货物的第二传动链5b,用于输送如烟包一类的货物。过渡板6能使货厢1与升降输送机4无缝连接,使平板车能畅通无阻地进出货厢装卸货物。当使用多个平板车3在一起工作时,相邻的平板车之间有相互连接的联接装置3b,平板车外端设置有可使其向前运动的驱动装置3c,驱动装置3c可以为链条驱动也可为钢丝绳或带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未经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9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混合机的出料装置
- 下一篇:无堵塞控料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