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驾驶室无盲区系统及其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9032.0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0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振宏锁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5345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驾驶室 盲区 系统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影像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驾驶室无盲区系统及其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进入百姓家庭,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已离不开汽车,但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交通事故频发,保障行车安全越来越受到车主的重视。据统计,汽车自身盲区和反光镜看不清楚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道或右转弯时发生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汽车自身存在盲区造成的;雨天、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反光镜看不清楚(反光镜上有雨水或光线暗淡)造成的。
请参考图1和图2,车辆驾驶室内的盲区示意图。图1中,在车辆的每一支柱后的灰色区域即驾驶者的盲区。图2中,在车辆的近距离周围也存在着盲区。对于图1中的盲区,在现有的汽车制造中,驾驶员正对着的是挡风玻璃,在其两侧有承重车顶用的左支柱以及右支柱。而左右支柱又必不可少,在驾驶员驾驶过程中,实际前方可视角度大约120度。在转弯过程中,左右支柱遮挡部分视线从而形成盲区,无法很好的判断当前车外情况,特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据统计,在路口发生的此类交通事故占事故总和的60%-70%。由于左右支柱的重要性,根据当前科技生产的新材料还无法做到汽车前挡风玻璃驾驶室180度完全透明化。由于要达到汽车前挡风玻璃驾驶室180度完全透明化的功能,国际上目前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交通事故的经常发生催生了要攻克上述困难的国际问题。对于图2中的盲区,一般需要提高驾驶室内座位高度或者降低车窗来实现,然而,提高驾驶室内座位高度需要对车辆整体框架进行调整,成本很大,而降低车窗高度则会降低车辆的安全性,因此也难以解决。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图1中的盲区,提供一种车辆驾驶室无盲区系统及其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车辆驾驶室无盲区系统,根据安装在车辆A柱、B柱、C柱上(对应的前中后三个不同位置的支柱)的影像采集设备,并显示影像在A柱、B柱、C柱内侧的显示屏上,从而使驾驶 者在驾驶室内观察到盲区内的情况,形成全透明驾驶室概念。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增加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辆驾驶室无盲区系统,用于显示车辆的盲区,包括:
若干影像采集设备,分别设置在车辆的支柱外侧,用以采集车辆对应的支柱外侧的影像;
中央处理设备(计算机及软件构成),连接影像采集设备,用以过滤影像中的非驾驶室盲区影像;
若干显示设备,分别设置在车辆的支柱上,并分别对应连接支柱外侧的影像采集设备,用以显示过滤后的支柱外侧的盲区影像。
较佳的,若干影像采集设备的周围设有照明装置。
较佳的,照明装置为LED灯。
较佳的,影像采集设备为高清、红外、防水、隐形的视频传感器。
较佳的,若干显示设备采用高强度的纳米材料制成,无尖锐物碎裂。
较佳的,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车辆驾驶室无盲区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驾驶室内的盲区示意图;
图2为车辆驾驶室内的近距离盲区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驾驶室无盲区系统1,用于显示车辆的盲区,包括:若干影像采集设备11,分别设置在车辆的支柱外侧,用以采集车辆对应的支柱外侧的影像;中央处理设备12,连接影像采集设备,用以过滤影像中的非驾驶室盲区影像;若干显示设备13,分别设置在车辆的支柱上,并分别对应连接支柱外侧的影像采集设备,用以显示过滤后的支柱外侧的盲区影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振宏锁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振宏锁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9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