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遮阳篷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8869.3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7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武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慧翔专利事务所 53112 | 代理人: | 邓丽春 |
地址: | 665100 云南省思***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遮阳篷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遮阳篷,特别是一种车用遮阳篷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小汽车防晒、防雨产品主要是车衣。车衣折叠后可实现随车携带,能避免汽车受到直接的日照和雨淋;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车衣与汽车表面完全贴在一起,二者必然产生摩擦,尤其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形成水汽层,使车衣更加紧密的贴附在汽车表面并留下印迹,严重影响汽车美观,更重要的是车衣与汽车表面间紧密接触没有空气流通的空间,不能有效隔热,无法降低车辆内、外的温度,对延缓汽车塑胶配件老化、减少车内有害气体产生的作用不大。
如申请号为CN201220424055.1一种车用便携式遮阳篷由车轮固定装置、支撑杆、篷布紧固扣件和篷布组成,车轮固定装置由两根夹臂和一根连接臂组成“H”型结构,连接臂上设有调节两夹臂间夹角的连接臂紧固装置,夹臂一端用以夹紧车轮,另一端用于架设支撑杆,支撑杆由侧面支撑杆和顶部支撑杆组成,每个车轮配套一个车轮固定装置。
这种结构只是简单的将夹臂插入到轮子底部夹住,如果插入不到位,或者风大,容易导致,固定装置脱离车轮,从而影响到车衣整个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更为牢靠和到位,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的车用遮阳篷的固定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用遮阳篷的固定装置,包括外夹臂杆、内夹臂杆、固定杆、连接装置和锁杆,其中外夹臂杆和内夹臂杆分别安装在固定杆上,三根杆围在一个一面开口的锁框,开口处设置有一根锁杆,锁杆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在外夹臂杆未固定一端;锁杆位于锁框外的一端与遮阳篷架连接。
在外夹臂杆上,与固定杆固定的一端设置有圆孔,固定杆穿过圆孔通过圆孔侧壁螺栓固定固定外夹臂杆上;内夹臂杆与固定杆均为活动连接。
连接装置主要由夹套和转芯组成;夹套为方形,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圆形套筒,另外三面中间位置开槽;槽内设置有转芯,转芯其中一个侧面同样安装有圆形套筒,套筒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可以为羊角螺栓。
所述夹套至少有一个边角设置为弧形;转芯至少有一个边角设置为弧形。所述连接装置上设置有锁眼。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固定装置结构,利用开口套入到轮子底部,之后将锁杆闭合起来,就利用轮子四周固定住固定装置,操作简单,不需要太费力,而且不用担心固定装置由于非人为因素脱离轮子。不需要改装车子本身,不伤轮胎。
接触的对角设置成弧形,过渡更为圆滑,不会造成不必要的磨损。夹臂杆和固定杆之间采用活动连接,这样不用遮阳篷,便于折叠起来,便于携带不占用太大的空间。
通过调节外夹臂杆上的套筒,可以实现调节两根夹臂杆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轮胎,且延长到外侧的固定杆可以作为握柄,通过握柄更好的将锁框套入到轮胎底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车用遮阳篷的固定装置,包括外夹臂杆、内夹臂杆和固定杆,外夹臂杆和内夹臂杆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杆两端,三根杆围在一个一面开口的方形锁框,开口处设置有一根锁杆,锁杆通过连接装置螺栓固定在外夹臂杆未固定一端,锁杆可以围绕外夹臂杆旋转;锁杆位于锁框外的一端与遮阳篷架连接。
实施例2
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外夹臂杆和内夹臂杆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杆的两端。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车用遮阳篷的固定装置,包括外夹臂杆1、内夹臂杆2和固定杆3,内夹臂杆2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杆3一端;在外夹臂杆1上,与固定杆3固定的一端设置有圆孔11,固定杆3穿过圆孔11,且通过圆孔11侧壁设有固定孔12,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夹臂杆1上;调节螺丝,移动固定杆,可以有效调节两夹臂杆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轮胎宽度,使用范围更广。
三根杆围在一个一面开口的方形锁框,开口处设置有一根锁杆4,锁杆4通过连接装置5固定在外夹臂杆1未固定一端,锁杆可以围绕外夹臂杆旋转;锁杆4位于锁框外的一端与遮阳篷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武,未经李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88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