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地线保护的双线灭弧式漏电断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76425.6 | 申请日: | 2013-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俊 |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地线 保护 双线 灭弧式 漏电 断路器 | ||
1.一种具有地线保护的双线灭弧式漏电断路器,包括底外壳(1)、按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2)卡在动按钮簧(3)靠近外壳轴(4)的一侧,动按钮簧(3)套在底外壳轴(4)上,一头接导线(5),且压在磁钢(6)上面的档板(7)上,当按下按钮(2)时,动按钮簧(3)绕外壳轴(4)作弧状运动,并与静按钮片(8)碰触到一起;松开按钮(2)时,动按钮簧(3)复位处在常开状态;
所述的漏电断路器还包括中盖(22)、上盖(23),所述的中盖(22)将相线极与中性极隔开,中性极静触头(9)下方设有中性极灭弧罩(10),中性极灭弧罩(10)设置在中性极引弧片(11)上,所述的中性极引弧片(11)一端与中性极导体(12)连接,同时也与中性极动触头(17)的软导线(37)一端连接,漏电断路器一端相线极进线端只设有一只相线接线框(21),中性线进线端是一根导线(14)与相线出线接线框(19)及中性极出线接线框(20)同处在漏电断路器的另一端,所述的中性极导体(12)在相线进线侧是封闭在中性极的腔体内,并沿底外壳(1)底部中性极灭弧罩底侧槽(13)内伸出漏电断路器的一端外面并接在导线(1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地线保护的双线灭弧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底外壳(1)的轴(16)上套有支架(15),所述的支架两侧分别装有相线极动触头(27)和中性极动触头(17),两只动触头上分别扣装着第一扭簧(38)和第二扭簧(40),相线极动触头(27)下面与支架同轴位置上还装着锁扣(41),所述的锁扣(41)顶侧端位置是卡口形状,复位弹簧(42)尾部卡在卡口(43)里,所述的支架(15)顶端装有一只跳扣(44),跳扣(44)沿轴转动,跳扣(44)与手柄(45)由连杆(46)传动,合上手柄(45)由连杆(46)推着跳扣带动支架(15)沿轴转动直到漏电断路器闭合;
漏电断路器分闸后支架(15)沿轴运动靠停在断路器壳体上,所述的壳体包括底外壳(1)、中盖(22)、上盖(2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地线保护的双线灭弧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漏电断路器的中盖(22)将上盖(23)及底外壳(1)隔开构成相邻的相线极灭弧室(24)和中性极灭弧室(25);灭弧室内分别放有相线极灭弧罩(26)、中性极灭弧罩(10),相线极引弧片(28)沿中盖一面弧状放置,相线极引弧片(28)一头卡在中盖(22)一面上,另一头在相线极动触头(27)下方对折并焊接到双金属片(18)上,相线极动触头(27)任何时候都不与相线极引弧片(28)接触,另外中性极引弧片(11)一端与导体(12)一端焊接,并与导体(12)在接合处开始由壳体上的档板(49)隔开同向放置在中性线极灭弧罩(10)底部,中性极引弧片(11)伸出端卡在中盖的另一面上,中性极动触头(17)任何时候都不接触中性极引弧片(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地线保护的双线灭弧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线路板(39)放置于漏电断路器的底部壳体内,线路板(39)上还焊接着地线(37),地线(37)与导体(12)同向伸出到所述漏电断路器一端的底部外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地线保护的双线灭弧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漏电断路器顶部设有指示窗口(29),漏电断路器的断开、合闸状态指示器(18)位于指示窗口(29)的正下方,所述的指示器(18)是从支架(15)侧面凸出的一个臂状体,与支架(15)连为一体,漏电断路器断开与合闸时,指示器(18)随支架往返运动,所定住的两个位置分别显示两种不同颜色代表着所述漏电断路器的断开与合闸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地线保护的双线灭弧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的电流线圈(32)及电压线圈(30)位于按钮装置的下面,电压线圈位于电流线圈内,它们的侧下面设有零序互感器(33),零序互感器(33)内穿过相线(34)及中性线(35),零序互感器抽头引线(31)过中性极出弧孔(36)焊接到线路板(39)上,线路板位于漏电断路器的最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俊,未经李文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64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