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振频波效应舒肌通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4473.1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4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褚宇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宇帆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振频波 效应 通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尤其是一种可达到滚压、推拿等手法效果并能利用高振频波效应深入刺激肌肉等软组织的高振频波效应舒肌通经仪。
背景技术
运动员为了夺冠的大强度训练,既是生理、心理极限不断突破的过程,也是人体内在(生理、心理)生命活动的平衡(有序化)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过程;既有局部疲劳损伤问题,也有内外组织器官整体性紊乱或多方面损伤问题。有研究将运动性疲劳分为形体、脏腑和神志疲劳3大类型及运动性失眠、脾胃功能失调、肾气不足等5种证候,并指出同一运动员多有2个以上证候,并且相互因果。
传统的按摩器多为家庭使用,使用者多为中老年人,使用强度较低。对于运动员而言,运动员的肌肉发达、肌肉面积大,使用传统的按摩器材很难有效达到通经活络,祛痰化淤,放松肌群和恢复疲劳的功效。只有通过专业推拿师才能满足运动员的特殊按摩需求。难以满足随时随地按摩、治疗的目的。
现有的按摩器械只能作用于肌肉等组织的表层,无法将作用力传递至深层内部的肌肉组织,治疗恢复效果有限,不能满足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后的按摩治疗和肌肉恢复的需求。
中医认为,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是人体沟通内外、上下、表里,调节阴阳、促进各组织器官生理活动高度和谐(有序化)的信息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高振频波效应舒肌通经仪将用于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的恢复干预,主要旨在更好满足整体与局部有机结合和促使局部与相应整体问题良性化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高振频波效应深入刺激肌肉等软组织的高振频波效应舒肌通经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振频波效应舒肌通经仪,包括柔性握把1、电机9、偏心轮10、偏心轮架11、偏心振动连板13、U形限位体14、拱形按摩板15、按摩触头16、上盖4和下盖7,所述柔性握把1设置在上盖4上方,电机9悬挂设置在上盖4下方,电机9两端的输出轴分别连接一个偏心轮10,每个偏心轮10均与各自对应的偏心轮架11转动连接,每个偏心轮架11固定有偏心振动连板13,2个偏心振动连板13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拱形按摩板15的两端,拱形按摩板15外侧设置按摩触头16,偏心振动连板13上连接U形限位体14。
所述高振频波效应舒肌通经仪还包括电机悬吊架6、振动缓冲柱5和电机悬挂扳2,电机9安装在电机悬吊架6上,电机悬吊架6上设有悬吊安装孔60,悬吊安装孔60上固定有振动缓冲柱5,电机悬吊架6通过振动缓冲柱5与电机悬挂扳2连接,电机悬挂扳2通过柔性握把1上的柔性握把紧固螺杆3与上盖4连接,电机悬吊架6两侧设有电机固定孔61,电机悬吊架6上还设有电机悬吊架U形限位体固定孔62,U形限位体14一侧通过电机悬吊架U形限位体固定孔62与电机悬吊架6连接,另一侧通过偏心振动连板U形限位体固定孔130与偏心振动连板13连接。电机悬挂扳2上设有振动缓冲柱固定孔20。
所述振动缓冲柱5包括柔性缓冲体50、上紧固螺杆51和下紧固螺杆52,上紧固螺杆51和下紧固螺杆52分别嵌设在柔性缓冲体50内,上紧固螺杆51和下紧固螺杆52分别于电机悬挂扳2和电机悬吊架6连接。电机9一端连接有电机控制线12,电机控制线12经过上盖4或下盖7引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振频波效应舒肌通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悬挂扳2与上盖4之间还设有柔性缓冲垫8。柔性缓冲垫8上设有振动缓冲柱螺母预留孔80。
所述拱形按摩板15上设有拱形按摩板固定孔131,按摩触头16通过拱形按摩板固定孔131与拱形按摩板15可拆卸连接,按摩触头16包括定位柱160、突起头端161和固定头162,定位柱160设置在突起头端161和固定头162之间,突起头端161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高振频波效应舒肌通经仪利用高转速电机的特定偏心运动与一定大小高度、硬度的特种硅橡胶按摩触头结合,使这种高振频运动触头触及人体肌肉时,将会产生一种柔性的共振波效应,从而达到高渗透和360°广扩散作用。能将高振频波效应舒肌通经仪的作用力和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至整块肌群及其深层,对肌纤维及其神经等均有更好调节作用,其原理与以往的按摩器械有着本质不同,传统的按摩器械的振动是以刚性为主,故不能采用如此高频,不能产生类似共振波效应和360°广扩散作用,相关试验表明,这种高振频波效应对于肌肉的恢复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宇帆,未经褚宇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44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