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颈椎病预防和治疗的耳压疗法按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4355.0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2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美;石冰;王山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建美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451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颈椎病 预防 治疗 疗法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仪器;具体而言,是一种采用耳压疗法以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按摩器。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的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病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会引起颈、肩、臂疼痛,还可伴手指麻木、头痛、眩晕耳鸣,甚至肢体瘫痪等。颈椎病常发生在中年以上年龄,但目前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的增大,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逐渐年轻化。目前已有众多文献报道耳压疗法治疗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耳压疗法是指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穴表面,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将王不留行籽置于0.5~0.8cm见方的胶布中,准确地贴敷在耳穴上,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耳穴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效应;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压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按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法具有适应证广,奏效迅速,副作用少等特点。
但常规耳压治疗局限性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按压不能过度用力,否则会损伤皮肤进而引起皮肤炎症等;
2.患者夏季排汗多,胶布的透气性不好容易潮湿,引起皮肤炎症,对胶布过敏者不宜采用本方法;
3.胶布的粘性不佳,长时间使用容易因重力原因而带动王不留行籽一齐下坠乃至脱落,影响治疗效果;
4.耳压治疗每穴需按压1~2分钟,每天按压3~5次,两耳穴交替进行,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选择准确的按压穴位;使用者难以自行进行耳压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无需使用胶布即可紧密固定于耳部,并使针体准确而长久反复刺激使用者耳部穴位,以用于颈椎病预防和治疗的耳压疗法按摩器。
一种用于颈椎病预防和治疗的耳压疗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器包括
耳部固定器,其包括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穴位针体槽,以及穴位针体槽的上部和侧部弯曲成的用于挂在耳部轮廓处的弯曲部;穴位针体槽上设有根据人体耳穴分布而设置的通孔,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硬质的套圈,套圈的内侧设有螺纹;穴位针体槽的内侧根据耳部的形状、通孔的分布以及耳部穴位均匀设置有吸盘;穴位针体槽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空心壳体;
安装于通孔上的针体,其侧部设置有与穴位针体槽上通孔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头带,包括中部的固定带及固定带两端可伸缩的倒Y形伸缩架,伸缩架底部的两端部具有方向相对的突出部,突出部铰接于空心壳体;
电动振动器,包括固定安装于空心壳体内侧的主体,以及与所述耳部固定器紧密贴合并带动穴位针体槽及与之固定的针体往复运动的输出部件;以及
用于控制电动振动器运行的振动器开关。
因此,该按摩器的有益效果是:该按摩器的耳部固定器可根据耳部的形状先以弯曲部为支撑体挂载于耳部,并依靠耳部固定器上的吸盘牢固吸附住耳部,耳部固定器无需胶布即可准确地固定且不易因重力下垂,避免了皮肤炎症的发生;此外,由于耳部固定器符合使用者耳部的形状,可预先根据耳部的穴位,选择性地插入针体,准确地刺激穴位;电动振动器使针体反复刺激穴位,按摩力道一致,适用于患有各类病症的人群。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弯曲部的下侧设有软质的海绵垫片。进一步的,所述的海绵垫片为聚醚型聚氨酯泡沫海绵材料制得。由此,海绵垫片可以使使用者佩戴更加舒适的同时,弯曲部对于耳部的包裹更加牢靠;进一步的,使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海绵材料这种低反弹材料包裹性能更好,包裹性能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振动器开关为可选择的三种振动强度的功率选择开关。可根据不同的病症需要而调节不同的按压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按摩器还包括有设置在头带顶部的用于控制电动振动器运行时间的定时器,以及用于切换定时器控制或者手动开关控制模式的模式选择开关。由此,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行定制按摩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耳部固定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带有定时器以及模式选择开关的电路逻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建美,未经赵建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4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缩管机
-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的迷你除尘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