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能源供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72633.9 | 申请日: | 2013-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8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邱斌;陈敦勇;卢捍红;曹志强;陶放;孙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巫敏;钱成岑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能源供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将快速式供热和容积式供热有机结合,并且即可用燃气又可用电供热的多能源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容积式换热器是利用冷、热流体交替流经蓄热室中的填料表面,从而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容积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容积式换热器存在换了效率不高的问题,并且换热时间较长。现有的容积式换热器如专利号为201020182699.5,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772783,名称为《一种即热容积式换热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带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储水罐、管壳加热器,所述管壳加热器包括一个U形壳体,一包括多个U形换热管的换热管束,多个在U形壳体中的连续螺旋折流板。其主要是坚决目前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但是,这种容积式换热器只是单能源供热,一旦停气,就不能够正常使用。要提供24小时充足的恒温热水,占目前市场主导地位的快速热水器是无法做到的,因此,需要将容积式供热和燃气快速式供热结合起来。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中央热水系统”虽然能够有效的将容积式供热和燃气快速式供热结合起来,但是,该中央热水系统仍然只是单能源系统,只能单一的使用燃气,一旦停气,就不能使用。
如专利号为:200720021174.1,授权公告号为CN201032428Y,名称为《辅助电加热的容积式换热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带有辅助电加热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换热器罐体、管箱、热交换管束、热媒进口、热媒出口、热水出口、冷水进口、安全阀接口和排污口,其结构为:在换热器罐体上装有电热元件安装法兰,法兰上装有电热元件,电热元件的电源线与电控柜相连,罐体顶部装有远传温度测口,远传温度测口通过导线与电控柜相连,该换热器能够在原有换热器上进行改造以解决因蒸汽供应不足而造成热水系统供应不正常的问题。但是,该换热器仍然存在气量无法调节,在夜晚时存在噪音,影响用户睡眠质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申请人于2007年6月27日申请了专利号为200720080101.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变量式燃气热水器》,其主要目的也是将容积式和快速式结合起来,但是仍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温度波动较大,启动水压较高,夜晚存在噪音等问题。
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中央热水系统”,如本申请人于2011年12月29日申请的中国专利号为201120562861.0,公告号为CN202371863,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智能中央热水系统》,其公开了一种将快速式加热装置和容积式水箱游记结合的智能中央热水系统,即是指热水集中产生,大容量的热水可以同时、多点供给家庭生活用热水,特别适用于需要多处用水的家庭或者酒店等。现有的中央热水系统对冬季和夏季冷水温度以及气压的变化等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1)、现有的中央热水系统的内部循环流量是固定的,不能变化;夏季冷水温度高,如果内部循环流量较小,即使用户水压高、流量大也无法达到机器的额定负荷,导致使用时的舒适性下降;如果内部循环流量较大,在冬季冷水温度低时,内部循环的温度可能达不到设定温度,同样也会降低使用的舒适性。
2)、现有的中央热水系统仅有燃气加热,一旦停气,就完全不能使用,而且在夜间保温时,燃气燃烧,风机的运行以及泵的运转将带来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的休息。
3)、现有的中央热水系统,在停气后,无法判断气什么时候来气,只能每相隔一段时间点一次火来判断,而且如果气压偏低,会影响风气配比,导致风气配比不正常,造成燃烧不正常,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快速式供热和容积式供热有机结合,并且即可用燃气又可用电供热的家用多能源供热系统,解决目前中央热水系统存在使用舒适性差,靠单一燃气加热存在使用上的不便,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2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存储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用于触敏输入设备的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