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摸屏用导电电极结构及触摸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72567.5 | 申请日: | 2013-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1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屏 导电 电极 结构 触摸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用导电电极结构及应用该导电电极结构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触摸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带有显示屏的电子装置中,如智能手机、电视、PDA,常见的触控面板组件通常包含一层或多层发射/感测信号电极、一片支撑电极的基板,遮蔽组件及具有耐刮、防眩、防指纹/水、防反射等的另一片基板。制造此类触控面板需要把两片分别制造好的组件贴合在一起。如果使用含有多层第一电极的基板加另一片具有遮蔽组件及具有耐刮、防眩、防指纹/水、防反射等的基板的两层基板的制造方式会使触控面板的厚度较厚,而且包含多层第一电极基板需要分层制造后组合在一起,生产工艺复杂,增加基板及之间组合的粘结剂成本。
传统单层多点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正对面积和距离几乎取值一样大小,因离电极引线端子排较远的电极需通过相对较长的引线电连接电极引线,而ITO引线电阻较大,导致各个感应电极充放电时间不一致,使得触摸屏灵敏度等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摸屏灵敏度较高且触摸反应均匀性较好的触摸屏用导电电极结构及含有该导电电极结构的触摸面板。
一种触摸屏用导电电极结构,包括形成电极阵列的多个电极单元、与所述电极单元电连接的导线以及与所述导线电连接的且设在所述电极阵列端部的引线端子排,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及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为层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中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嵌入在所述容置槽中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相对设置形成平行板电容器,多个所述电极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间距随靠近对应的所述引线端子排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随靠近对应的所述引线端子排的方向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一体成型构成纵向第一电极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包括与多个所述纵向第一电极组分别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导线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及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导线向所述电极阵列同一端的引线端子排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极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线的电阻的乘积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开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内部且所述容置槽的周壁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随靠近对应的所述引线端子排的方向的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一体成型构成纵向第二电极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及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均呈T型,所述纵向第一电极组及所述纵向第二电极组呈梳状,所述纵向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纵向第二电极组交错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呈H型,H型的空缺部分形成所述容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设有开口,所述纵向第一电极组中的多个所述开口的方向依次反向交错设置。
一种含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摸屏用导电电极结构的触摸面板。
上述触摸屏用导电电极结构或触控面板,由于电极单元距离基板一端的引线端子排距离越来越长,需要的导线的长度也随之增长,导致电极单元到基板一端的引线端子排的电阻也随之逐渐变化,因此,对电极单元的充放电时间t≈RC(R为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也相应的变化,为在触摸时获得较好的均匀反应时间,需要设置充放电时间尽量的平衡,该导电电极结构的第一电极单元与相应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间距随靠近对应的引线端子排的方向逐渐减小,由C=ε*S/d(其中,ε为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的正对面积,d为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间距)可知,随靠近对应的引线端子排的方向,第一电极单元与相应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电容逐渐增大,从而可以保证电极单元的充放电时间的大致平衡,制作的触摸屏可以获得较为均匀的触摸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极单元、导线及引线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为图1中电极单元的剖视图,图中箭头弧线表示电场;
图4为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其他实施方式中纵向第一电极组与纵向第二电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其他实施方式中纵向第一电极组与纵向第二电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25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终端外设输入装置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平板电脑外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