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极变速电机的接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2406.6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9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王松年;姚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H02P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 电机 接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极变速电机的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风机和水泵每年消耗的电能约占总电能的60%以上,而风机和水泵输送的介质,是随需求变化的,其轴功率也是变化的。风机和水泵的轴功率与转速的3次方成正比,根据需求的变化来实时改变风机和水泵的转速和输送介质,可大幅度地减少电能的消耗。目前我国风机和水泵的拖动电机绝大多数是单绕组单速电机,使其实行变速运行,具有重大的节能意义。
在多种变速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变极变速的方法最为简单,成本也最低。目前变极变速方法采用的是编号接线法,首先将要变极换接的几十个接线头逐一编号,再按照接线图和不同的极数要求进行变极连接。由于换接头多,按编号进行换接,操作繁琐,工作量大,容易出错。一旦接线出错,不但无法实现变速运行,还会造成损坏电机的严重后果这就严重限制了变极变速方法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操作简单、出错率低的变极变速电机的接线结构,以提高变极变速接线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变极变速电机的接线结构包括接线基板,所述接线基板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由绝缘套和绝缘套内的导电杆构成,所述各个导电杆的底端与对应的变极变速电机的线圈连接;关键在于该接线结构还包括接线模板,所述接线模板通过固定柱与接线基板定位及固定,所述接线模板设置有与所述接线柱位置对应的通孔,以使导电杆露出于接线模板;所述接线模板的各个通孔之间通过导线按照预定连接线路连接或者各个通孔之间印制有与预定连接线路对应的图形。
在进行变极连接时,可以拆下原来的接线模板,然后换上新的接线模板,接线模板与接线基板通过固定柱准确定位及固定,从而使接线基板的导电杆露出于接线模板对应的通孔;由于接线模板上已经有指示接线线路的图形或者已经利用导线按照预定连接线路连接各个通孔处,因此将新的接线模板换上之后,只需要将导电杆与对应的导线连接即可,大大的提高了变极变速接线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编号接线法所存在的接线工作量大、易出错、可靠性低的弊端。
进一步地,每个接线模板均对应一种预定连接线路,以避免接线出错。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连接线路按最少交叉的原则设置,以方便观察接线的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的顶端穿过接线模板的通孔而露出于接线模板,所述接线柱的截面与通孔形状相符且均为矩形或者星形或者正多边形。这样通孔可以防止接线柱转动而引起的接线松动,造成接头发热的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金属连接片,所述金属连接片设置于按照预定连接线路的图形设置于接线模板上的安装槽内,所述金属连接片的两端均设置有可套入导电杆的安装孔;所述导电杆上安装有用于紧固金属连接片的紧固螺母。采用两端设有安装孔的金属连接片,可以很方便地将金属连接片与导电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模板的安装孔处印刷有所对应的接线柱的名称,以方便操作人员核对接线的正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模板和接线基板均放置于接线箱内,以避免导电杆外露,造成触电。
本实用新型的变极变速电机的接线结构通过增加预设有接线图形或者连线的接线模板,可以很方便地改变电机的接线方式,从而实现变极变速,并彻底避免了接线过程出错的可能性,非常有利于变极变速方法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变极变速电机的接线结构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接线柱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金属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机设置为14极时的接线原理图。
图5为电机设置为16极时的接线原理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的接线基板的各个接线柱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的14极的接线模板连线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的16极的接线模板连线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的接线基板的各个接线柱的分布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的14极的接线模板连线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的16极的接线模板连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2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机芯方向的电动推杆
- 下一篇:一种电机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