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1905.3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2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东;蔡小林;王大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小林鞋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A43B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鞋类的要求,也从最初的简单保护功能,演变成如今的舒适、持久、美观、适合个体不同场合的需要的等多种功能。众多功能中,鞋类的减震功能是大部分设计者所必须考虑的。因为人在行走或运动中,脚触地的一霎那,人体会受到一个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在跑步的时候,脚触地的瞬间人体受到的地面冲击力将达到人体体重的三倍,如此大的冲击力无疑对人体骨骼,关节及大脑等部位造成严重的伤害。
各种不同式样的鞋类一般都包括鞋帮和鞋底,鞋底通常包括多层,包括有邻近脚底的鞋内底和邻近底面的鞋外底。现有的鞋类减震设计通常是在鞋内底和鞋外底之间加设减震装置。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为20102058901.5减震鞋包括鞋底,鞋底顶面上设有鞋后跟内减震腔,减震腔内装有减震装置,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设有弹簧,上支板的边缘与减震腔的边缘吻合,所述鞋底顶面上还设有鞋垫。这种减震结构的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震效果,但是这主要是靠上下支板之间的弹簧来实现减震效果的,一段时间之后弹簧的弹性势必会减弱,这就导致减震的效果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鞋底,该减震鞋底改进了减震结构的设计,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靠弹簧弹性作用来实现减震的目的方式,设置一个弹性结构来实现减震的目的,该结构的设计加强了鞋底的减震效果以及鞋底的耐久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在鞋底本体顶面上设有向鞋后跟内凹陷的减震腔,减震腔内设有减震装置,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上减震块和下减震块,所述的上下减震块的形状均为鸡蛋形,所述的上下减震块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的上下减震块上设有的弧形凹槽一一对应形成一个第二减震部,所述的第二减震部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下减震块底部凹成半球状与减震腔底部相册第一减震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进了减震结构的设计,将减震装置设置成上减震块和下减震块,所述的上下减震块的形状均为鸡蛋形,所述的上下减震块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的上下减震块上设有的弧形凹槽一一对应形成一个第二减震部,所述的第二减震部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下减震块底部凹成半球状与减震腔底部形成第一减震部,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靠弹簧弹性作用来实现减震的目的方式,将上下减震块设计成一个具有弹性的结构来实现减震的目的,该结构的设计加强了鞋底的减震效果以及鞋底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减震部的个数为7个。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下减震块以及鞋底本体均为TPU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减震块以及鞋底本体均用TPU材料制成,使鞋底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鞋底本体底面上设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鞋底本体底面上设置防滑纹路,使鞋底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减震鞋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鞋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鞋底减震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鞋底鞋底本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减震鞋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在鞋底本体1顶面上设有向鞋后跟内凹陷的减震腔,减震腔内设有减震装置3,所述的减震装置3包括上减震块31和下减震块32,所述的上、下减震块31、32的形状均为鸡蛋形,所述的上、下减震块31、32相接触的面上分别设有设有弧形凹槽311、321,所述的上、下减震块31、32上设有的弧形凹槽311、321一一对应形成一个第二减震部4,所述的第二减震部4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下减震块32底部凹成半球状与减震腔底部形成第一减震部5。运动时人体脚对鞋底后跟有一个力的冲击,当人体脚跟对上减震块31有一个冲击作用时上减震块31就会下压从而带动下减震块32下陷,此时第一减震部5将吸收一定量的冲击力,在冲击较大的情况下待第一减震部5吸收之后,第二减震部4可进一步吸收冲击力,以到达减震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小林鞋材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小林鞋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1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体炸锅
- 下一篇:一种柴油车燃油系统模拟演示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