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闪蒸罐的制冷剂二级过滤分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1008.2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华;苏厚泉;张万青;温雪莹;马桂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0 | 代理人: | 房成星 |
地址: | 253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闪蒸 制冷剂 二级 过滤 分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离心机组内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大冷吨制冷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离心式机组以其大冷量、低噪音、高能效以及运行可靠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闪蒸罐是离心式机组中必不可少的部件,来自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节流降压进入闪蒸罐,在闪蒸罐中闪蒸成为饱和的气体,饱和气体进入压缩机的中间吸气口进行压缩;在闪蒸罐中形成的液态制冷剂被供去蒸发器。
通过闪蒸罐的在离心式压缩机组中的应用,将产生的闪发气体引入压缩机的第二级压缩中,减少了压缩机的功耗,增加了机组的冷量,使机组的COP值得到了提高。
由于离心机在吸气压缩过程中不允许吸气带液,在闪蒸罐中闪蒸成的气体,在进入压缩机中间吸气口时就不允许带液现象的发生,如果吸气带液,不仅降低机组的冷量,还对压缩机造成严重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蒸罐的制冷剂二级过滤分离结构,以解决在离心式机组中,闪蒸气体进入中间吸气口的带液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进液管、壳体、封头、出气口、出液口组成,解决其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分离结构采用一级和二级两级过滤丝网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级和二级两级过滤丝网装置由不锈钢丝网制作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液管与封头焊接并深入其内部,进液管方向朝上,距进液管右侧一段距离,设置挡板,挡板焊接于壳体上;挡板右侧设置一级过滤丝网,一级过滤丝网通过固定栅板固定,固定栅板与壳体密封焊接;出气口正下方设置吸气挡板,吸气挡板焊接于壳体上;吸气挡板下方设置二级过滤丝网,二级过滤丝网两侧设置端板,二级过滤丝网和端板与壳体进行密封焊接。
优选的,出液口设置在壳体的下方,出气口设置在壳体的上方。
采用本结构的积极效果是能够有效地降低高速液态制冷剂进入闪蒸罐后产生的液面剧烈波动,消除气体中带液现象的发生,能够有效地保护压缩机,使机组的运行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封头,2为进液管,3为挡板,4为固定栅板,5为一级过滤丝网,6为端板,7为吸气挡板,8为出气口,9二级过滤丝网,10为出液口,11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进液管2与封头1焊接并深入其内部,进液管2方向朝上,距进液管一段距离,焊接挡板3;一级过滤丝网5通过固定栅板4固定,固定栅板4与壳体11密封焊接;吸气挡板7和壳体11焊接于出气口8正下方;端板6和二级过滤丝网9与壳体11进行密封焊接,对称安装在吸气挡板7下方,出液口10位于壳体11的下方,出气口8位于壳体11的上方。
使用时,液态的制冷剂(含少量气体)通过进液管2进入闪蒸罐内部,制冷剂撞击在封头1,壳体11和挡板3后,改变流动方向,在重力作用下落在闪蒸罐底部,液面波动剧烈;液体制冷剂流经一级过滤丝网5,流速降低,液面平稳,闪蒸气体经过上部的二级过滤丝网9过滤掉气体中夹带的液滴,通过出气口8进入压缩机的中间吸气口,进行补气压缩;下部的液体通过出液口10供向蒸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10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