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眼科手术的口腔吸氧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0765.8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5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子钰;杨玉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F9/0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眼科 手术 口腔 吸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材,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眼科手术的口腔吸氧罩。
背景技术
在眼科手术中多数病人出现闷热、胸闷、透气困难、烦躁等, 手术开始后如病人存在缺氧,会引起烦躁与焦虑,影响医生手术的顺利进行,这不仅给医生带来不便,影响手术效果,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常规无菌巾遮住了病人的口鼻, 使病人出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困难的症状。局麻手术时手术巾将平卧的患者覆盖与外界形成一道相对密闭的屏障,患者处于此屏障中的空气氧浓度会随着患者的呼吸次数增加而减少,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2升,提供的氧浓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流量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憋气及鼻粘膜干燥等不适症状,因此有时也不能改变患者的主观感受。而采用了所述的口腔吸氧罩, 一方面大大地提高了氧浓度, 还避免了个别手术患者在鼻导管吸氧中因鼻甲肥大及阻塞影响通气而引起的供氧不足,使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保持较高的水平,减少患者的憋气感,避免出现呼吸困难与烦躁等症状,增加手术舒适感。还能避免因无菌巾的毛毛絮絮致使病人产生鼻部刺激观象, 如打喷嚏和面部瘙痒症状等。
用于眼科手术的口腔吸氧罩既能达到常规面罩吸氧的效果,又能弥补眼部消毒消毒范围不足的缺陷,弥补普通成人面罩吸氧无法运用于如鼻腔泪囊吻合术等部分眼科手术的弱点。因此用于眼科手术的口腔吸氧罩提高了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眼科手术的口腔吸氧罩,该口腔吸氧罩相比普通成人吸氧面罩覆盖面部的面积缩小到鼻下颌面,扩大了眼部手术的消毒范围,弥补普通成人面罩吸氧无法运用于如鼻腔泪囊吻合术等部分眼科手术的弱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眼科手术的口腔吸氧罩,包括罩体、吸氧管,所述罩体具有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的凹腔,该凹腔大端的端口上半部为呈长轴半径长3~4cm、短轴半径长2~3cm的椭圆形边,下半部为呈向下延伸的V形边,上、下半部的边共同构成凹腔的大端口,凹腔小端设有柱状进气部,该柱状进气部的一端延伸出凹腔外连接吸氧管,另一端延伸进凹腔内,所述柱状进气部设有进气孔将吸氧管与凹腔连通,柱状进气部的进气孔位于凹腔内的一端设有单向阀片,所述罩体凹腔小端腔底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分布在柱状进气部的四周。
所述柱状进气部径向设置有用于连接吸氧管的连接头,连接头设有通孔。
所述凹腔大端的端口上半部,沿长轴延伸的边呈凹弧。
所述柱状进气部的单向阀片为橡胶片。
所述凹腔与柱状进气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用于眼科手术的口腔吸氧罩,包括罩体、吸氧管,所述罩体具有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的凹腔,该凹腔大端的端口上半部为呈长轴半径长3~4cm、短轴半径长2~3cm的椭圆形边,下半部为呈向下延伸的V形边,上、下半部的边共同构成凹腔的大端口,凹腔大端的端口罩住鼻下唇部和下颌,所述凹腔大端面的结构符合人体唇部和下颌面的构造,该凹腔大端面紧贴患者面部,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该凹腔大端的端口上半部为呈长轴半径长3~4cm、短轴半径长2~3cm的椭圆形边,由于患者吸氧时,唇部横向距离比纵向距离大,因此该凹腔大端的端口长轴对应面部口腔的横向距离,短轴对应面部口腔的纵向距离,根据患者口腔大小的区别,所述口腔吸氧罩大小型号上也有不同,能更广泛的适应各种不同的患者,所述凹腔大端的端口下半部为V形边的设计,可以加大凹腔大端的端口覆盖在唇部和下颌面的紧实度,避免因唇部运动吸氧导致氧气外泄情况的发生。凹腔小端设有柱状进气部,该柱状进气部的一端延伸出凹腔外连接吸氧管,另一端延伸进凹腔内,所述柱状进气部设有进气孔将吸氧管与凹腔连通,柱状进气部的进气孔位于凹腔内的一端设有单向阀片,所述罩体凹腔小端腔底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分布在柱状进气部的四周所述柱状进气部设有进气孔将吸氧管与凹腔连通,可以确保氧气顺利沿着吸氧管至柱状通气部再到凹腔内供患者吸收使用,柱状进气部的进气孔位于凹腔内的一端设有单向阀片,单向阀片可以安全控制氧气流量在柱状进气部中的流速,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呼出气体和柱状进气部内的氧气混合情况的发生,所述罩体凹腔小端腔底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分布在柱状进气部的四周,可以确保唇部呼出的气体顺利的从凹腔内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07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