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诱发ZLR的刺激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9744.4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3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亭;冯保会;郑学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04 | 分类号: | A61N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诱发 zlr 刺激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诱发ZLR的刺激电极。
背景技术
ZLR(“Z-L response”)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在面肌痉挛电生理监测中发现的一种新波形。刺激面神经责任血管壁,可以在同侧面肌上记录到该波形。ZLR波形比通常监测的AMR(abnormal muscle response)波形更稳定,可以帮助术者发现真正的责任血管,指导血管减压。ZLR刺激电极目前有两种,一种为枪状,一种为直杆状。枪状刺激电极由于远端(即刺激端)太长,约13.0cm,使用不方便,且远端接触面太大,直径约1.1mm,不能准确定位刺激,尤其对于责任血管为细小血管的患者。直杆状刺激电极手持时呈执笔状,远端较短,约9.2cm,易于操作,但远端接触面更大,直径约1.5mm,更难准确定位刺激,以致影响电生理监测的结果。因此亟需一种使用方便并能准确定位刺激的用于诱发ZLR的刺激电极,但是目前关于这种刺激电极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诱发ZLR的刺激电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诱发ZLR的刺激电极,设有电极近端和电极远端,所述的电极远端接触面的直径为0.8-1.0mm;
优选的,所述的电极远端呈直杆状;
优选的,所述的电极近端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电极远端接触面面积较小,能够准确定位刺激;
2、电极远端呈直杆状,可方便操作;
3、电极近端上设有防滑纹,可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刺激电极的握持。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诱发ZLR的刺激电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电极远端 11.电极远端接触面
2.电极近端 21.防滑纹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诱发ZLR的刺激电极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刺激电极设有电极远端1和与电极远端1一端相连接的电极近端2。所述的电极远端1为圆柱形直杆状,长8-10cm,其电极远端接触面11的直径为0.8-1.0mm。所述的电极近端2呈柱状,长10-12cm,中间较粗,至两端逐渐变细,且近电极远端1的一端外表面设有防滑纹2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电极远端1呈直杆状,可方便操作;所述的电极远端接触面11面积较小,能够准确定位刺激;所述的防滑纹21能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刺激电极的握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97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