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地面边缘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7670.0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理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景橙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02 | 分类号: | E01C11/02;E01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张亦华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地面 边缘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面附属设施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地面边缘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在建设领域也提出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并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透水地面的铺装率。透水砼因其高承载力、高透水率、耐久性高、装饰性强、调节小环境气候等诸多优点而被大面积的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但在透水砼地面边缘衔接的材料主要是石材、砖等传统不透水的铺装材料,虽然这些材料可以满足保护混凝土层地面边缘的作用,但大大影响了混凝土层地面横向排水的效果,同时挤占了一定的施工面积,同时衔接处由于角度一般呈直角,在重载经过的时候容易将边角位置损坏,影响路面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路面在边缘衔接位置和伸缩缝等边缘位置连接处横向排水差、寿命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凝土地面边缘加强结构。
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地面边缘加强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层的边缘位置还固定有加强边。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加强边在边缘位置做缓冲,加强边同时采用加强材料做成,体积小,成本低,加强了路面边缘的结构,在重载经过的时候有了缓冲提高路面寿命。
所述加强边的横街面呈梯形状,其底边与两腰的夹角大于30°小于60°。本技术方案中,加强边采用梯形结构,外形美观;在载荷经过的时候,重量由梯形腰的一侧过度到顶面然后再过度到路面,保证每个角度都是平面接触,提高了接触面积,减小了压强,保护自身的同时缓冲了载荷对路面的损坏。
所述加强边横截面的底边长度小于30cm,高度小于5cm。本技术方案中,加强边底面长度较小,保证其在施工时可以方便加工,同时高度较小,避免过度的为轮式载具产生阻力,也避免其过度凸出成为通行的障碍物。
所述加强边固定在混凝土层的伸缩缝、膨胀缝或与其他非透水砼连接位置。本技术方案中,加强边同样固定在缝隙、与其他路面具有落差的连接边缘位置,缝隙的两侧都固定加强边,保证车辆等载具通过的时候加强边可以为缝隙的边角提供缓冲,保护缝隙寿命。
所述混凝土层为透水混凝土层。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透水混凝土作为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层上固定加强边后不妨碍排水,混凝土层地面横向排水不受影响,提高了路面的整洁程度,避免了积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层;2、加强边;3、载具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混凝土地面边缘加强结构,包括混凝土层1,在混凝土层的边缘位置还固定有加强边2。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边的横街面呈梯形状,其底边与两腰的夹角大于30°小于60°。所述加强边横截面的底边长度小于30cm,高度小于5cm。结合图1,本实施例在混凝土层的上下台阶边缘位置,在载具轮胎3通过时为上下边缘提供缓冲,在通行时由加强边作为斜面和缓冲垫,防止损坏路面边缘。
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边固定在混凝土层的伸缩缝、膨胀缝或其他非透水砼位置。在载具通过的时候,载具轮胎与加强边接触,不直接触碰混凝土层的边缘,防止其损毁混凝土层的伸缩缝、膨胀缝或与透水砼其他有落差的边缘连接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层优先采用透水混凝土层。采用透水混凝土作为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层上固定加强边后不妨碍排水,混凝土层地面横向排水不受影响,提高了路面的整洁程度,避免了积水。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景橙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景橙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7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