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梁发生纯弯曲变形的演示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6614.5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0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唐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10 | 分类号: | G09B2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生 弯曲 变形 演示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用于演示梁发生纯弯曲变形时,梁的受力情况的教具。
背景技术
在《材料力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讲解梁发生纯弯曲变形时,梁的受力情况。教学时仅靠理论讲授学生不容易理解,用实际过程演示,其时间长,成本高;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感觉不真实、不直观生动,常常不能达到希望的效果,并且制作多媒体课件还需花费不少时间,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反复使用的演示教具,能直观、形象地演示梁发生纯弯曲变形时,梁的受力情况,以便于学生观察、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发生纯弯曲变形的演示教具,由弹性橡胶棒制成,包括中间演示段,以及位于中间演示段左、右两侧的握持段,所述握持段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握持段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演示段的横截面积,在所述中间演示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横向划痕、第二横向划痕、第一纵向划痕和第二纵向划痕,所述第一横向划痕、第二横向划痕、第一纵向划痕和第二纵向划痕围成矩形框。
教学演示时,双手分别握住两侧的握持段,然后用力向内扳动,橡胶棒会发生类似梁的纯弯曲变形,弯曲后发现:(1)第一横向划痕和第二横向划痕仍为直线,仍与第一纵向划痕、第二纵向划痕垂直,但发生相对转动;(2)第一纵向划痕和第二纵向划痕变成曲线,位于内侧的第二纵向划痕缩短,位于外侧的第一纵向划痕伸长。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一横向划痕和第二横向划痕虽然发生相对转动,但仍为直线,故剪应力为零,而第一纵向划痕和第二纵向划痕只受到轴向压缩或拉伸,剪应力也为零。通过以上过程,可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梁发生纯弯曲变形时,梁的受力情况。
优选为,所述握持段的外表面为防滑网面,防止握持时打滑。
所述中间演示段的横截面为圆形,且中间演示段的轴线与握持段的轴线重合。
所述中间演示段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中间演示段的中心线与握持段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演示教具利用弹性橡胶棒代替梁,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梁发生纯弯曲变形后的受力情况,以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并掌握其变化过程和原理,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生纯弯曲变形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梁发生纯弯曲变形的演示教具,采用弹性橡胶棒制成,由中间演示段1,以及位于中间演示段1左、右两侧的握持段2构成。中间演示段1用于演示梁发生纯弯曲变形的受力情况,握持段2用于演示者双手握持。握持段2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握持段2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间演示段1的横截面积。在中间演示段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横向划痕aa、第二横向划痕bb、第一纵向划痕cc和第二纵向划痕dd,所述第一横向划痕aa、第二横向划痕bb、第一纵向划痕cc和第二纵向划痕dd围成矩形框。即第一横向划痕aa和第二横向划痕bb等宽,上下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纵向划痕cc和第二纵向划痕dd等高,左右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从而围成一个矩形框。
最好是,握持段2的外表面为防滑网面,防止演示者握持时发生打滑。
一种优选方案是:中间演示段1的横截面为圆形,且中间演示段1的轴线与握持段2的轴线重合。
另一种优选方案是:中间演示段1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中间演示段1的中心线与握持段2的轴线重合。
当演示者双手分别握住两侧的握持段,然后用力向内扳动时,橡胶棒会发生如图2所示的纯弯曲变形,第一横向划痕aa和第二横向划痕bb仍为直线,仍与第一纵向划痕cc、第二纵向划痕dd垂直,但发生相对转动;第一纵向划痕cc和第二纵向划痕dd变成曲线,位于内侧的第二纵向划痕dd缩短,位于外侧的第一纵向划痕cc伸长。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一横向划痕aa和第二横向划痕bb虽然发生相对转动,但仍为直线,故剪应力为零,而第一纵向划痕cc和第二纵向划痕dd只受到轴向压缩或拉伸,剪应力也为零。通过以上过程,可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梁发生纯弯曲变形时,梁的受力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66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