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4445.1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7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群昌;徐波;姜瑞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E04B1/68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钢筋混凝土 引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满足一定连续长度内构筑物变形需要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
背景技术
对于城镇及工业企业给水排水工程如:贮水池、管渠、泵房等构筑物,出于结构超长、地基不均匀及地震影响等因素的考虑,通常需要在结构中设置留缝以减少结构温度应力、地基沉陷等影响。
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留缝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伸缩缝,另一种是引发缝。
伸缩缝的作用是使结构的温度及其他混凝土变形在伸缩缝处进行释放,减小结构的变形应力。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伸缩缝的结构示意图,伸缩缝92开设在混凝土91中,其缺点是:结构完全断开,给构筑物结构带来明显的削弱作用,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引发缝具备一定的伸缩缝功能,对结构没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引发缝的结构示意图,引发缝93开设在混凝土91中,该引发缝存在的问题是:在混凝土膨胀时,引发缝周围的钢筋容易出现变形积累的情况,容易使裂缝不断变大,存在漏水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可满足一定连续长度内构筑物变形的需要,不会出现变形的累积;具有一定的防水及抗蚀性能,安全可靠,可提升构筑物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包括:混凝土本体和设在混凝土本体上的引发缝,其特征在于,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本体中且连续通过引发缝的钢筋;连续通过引发缝的钢筋在引发缝两侧的一定范围内的外周包覆用以释放混凝土本体内应力的包覆膜。
其中,钢筋与包覆膜之间设有防锈层。
其中,防锈层由在钢筋上涂设环氧树脂防锈漆而成。
其中,包覆膜为聚乙烯塑料膜。
其中,混凝土本体中设有连续通过引发缝的埋入式止水带。
其中,引发缝的两端缘设有嵌入挤压在混凝土本体中的密封条,
其中,密封条将包覆有包覆膜的钢筋密封在混凝土本体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由于在混凝土本体中设置连续通过引发缝的钢筋,连续通过引发缝的钢筋在引发缝两侧的一定范围内的外周包覆包覆膜。包覆膜比一般变形缝更容易出现裂缝,且出现裂缝后的应力作用在整段钢筋上,可满足一定连续长度内结构的变形需要。新型结构的引发缝能够保证钢筋的变形为弹性变形,即混凝土膨胀时裂缝出现,混凝土收缩时裂缝自动闭合,不会有变形的累积;具有一定的防水及抗蚀性能,安全可靠,可提升构筑物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伸缩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引发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的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包括:混凝土本体1和设在混凝土本体1上的引发缝2,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本体1中且连续通过引发缝2的钢筋3;
连续通过引发缝2的钢筋3在引发缝2两侧的一定范围内的外周包覆用以释放混凝土本体1内应力的包覆膜4。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引发缝可以应用在贮水池、管渠、泵房等构筑物中。如图1所示的混凝土本体1被引发缝2分隔成左右两个部分,其中,该结构中的混凝土本体1和钢筋3没有因为设置引发缝2而断开,引发缝2仅是一条施工接缝,其能够使结构中的温度及其他混凝土变形在引发缝2处释放,减小结构的变形应力。
图1所示混凝土本体1的上下两侧靠近边缘的内部分别设有与混凝土本体1连为一体的两条钢筋3,两条钢筋3与引发缝2相垂直。具体实施时,钢筋3可根据构筑物的强度及引发缝2设置的位置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在引发缝2两侧一定范围内,本实施例中设为500mm,的钢筋3的外周包覆包覆膜4。本实施例中的包覆膜4使用聚乙烯塑料膜,其作用是使引发缝2两侧的钢筋3形成一以聚乙烯塑料膜包覆的自由段,该自由段比一般的变形缝更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实现结构内应力的释放。本实施例中该自由段的长度L=1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4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于生态水域景观的滚水坝建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消能型减隔震盆式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