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槽式伸缩缝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3231.2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7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群昌;赵立峰;王寅畅;黄碧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槽 伸缩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释放因温度变化产生膨胀或收缩位移的温度应力的凹槽式伸缩缝。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钢筋混凝土规范中对地下室伸缩缝的要求较为苛刻,而在工程实践中,如按规范设置伸缩缝将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无法做到的,主要因为地下结构的防水问题十分突出,工程中有句俗话“十缝九漏”,因此一般的工程都会突破上述规范对于伸缩缝最大间距的限制。
超长结构(指留设伸缩缝距离超过规范限值的结构)通常按照 “以放为主,以抗为辅”的原则,一般采用设置后浇带、 添加外加剂以及施加预应力等手段。然而,设置后浇带的方式只能释放早期混凝土收缩应力,添加膨胀剂方式的长期作用效果不明显,施加预应力方式的造价高、工序多,并且工艺复杂,都不能很好的克服在伸缩缝处的结构破损、裂缝甚至结构破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凹槽式伸缩缝,具有一定的水平变形及防水能力,能够释放因温度变化产生膨胀或收缩位移的温度应力,性能可靠,安全稳定;结构简单,能够满足连续施工及延长结构的连续段长度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凹槽式伸缩缝,用以释放因温度变化产生膨胀或收缩位移的温度应力,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墙,其上具有第一凹槽伸缩缝;与侧墙相垂直的底板,其具有第二凹槽伸缩缝,其中:第一凹槽伸缩缝是侧墙经多次连续弯折朝向内侧而成的槽体结构,第二凹槽伸缩缝是底板经多次连续弯折朝向内侧而成的槽体结构。
其中,第一凹槽伸缩缝和第二凹槽伸缩缝在同一竖向平面内贯通。
其中,第一凹槽伸缩缝或第二凹槽伸缩缝的缝深尺寸是侧墙或底板厚度尺寸的1.5倍。
其中,第一凹槽伸缩缝或第二凹槽伸缩缝的缝宽尺寸为30mm。
其中,第一凹槽伸缩缝和/或第二凹槽伸缩缝的内侧设置防水层。
其中,侧墙为地下室侧墙,底板为地下室底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凹槽式伸缩缝,由于第一凹槽伸缩缝是地下室侧墙经多次连续弯折朝向内侧而成的槽体结构,第二凹槽伸缩缝是地下室底板经多次连续弯折朝向内侧而成的槽体结构,地下室侧墙或地下室底板上累计的温度变形可以集中在两凹槽式伸缩缝处释放,从而保证地下室侧墙或底板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保证结构安全;此外,凹槽式伸缩缝结构具有性能可靠、安全稳定、构造简单的特点,不但能达到不设永久伸缩缝的目的,还能满足结构施工阶段连续浇筑施工的要求;对于超长结构设置上述凹槽式伸缩缝,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连续受力,也可避免普通伸缩缝容易漏水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凹槽式伸缩缝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所示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结合参见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凹槽式伸缩缝的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凹槽式伸缩缝,用以释放因温度变化产生膨胀或收缩位移的温度应力,其包括:
侧墙1,其上具有第一凹槽伸缩缝11;
与侧墙1相垂直的底板2,其具有第二凹槽伸缩缝21,其中:第一凹槽伸缩缝11是侧墙1经多次连续弯折朝向内侧而成的槽体结构,第二凹槽伸缩缝21是底板2经多次连续弯折朝向内侧而成的槽体结构。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凹槽式伸缩缝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侧墙为地下室侧墙1,底板为地下室底板2。图示地下室侧墙1的上部为室外,地下室侧墙1的下部为室内。
地下室侧墙1是具有一定厚度且设为连续的墙体,其在中部向外依次折弯四次(每次折弯的角度是90°)并朝向内侧(地下室侧墙1和地下室底板2之间的区域)形成一缝宽为30mm,缝深是地下室侧墙1厚度1.5倍的槽体,该槽体为第一凹槽伸缩缝11,第一凹槽伸缩缝11弯折处的混凝土配筋与其两侧混凝土构件的配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32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锚拉式挡土墙模型试验装置
- 下一篇:结构缝渗水引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