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渣液分离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63217.2 | 申请日: | 2013-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5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臣;张净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臣;张净琳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28000 内蒙古自治区通***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即一种渣液分离机。
背景技术
水或其他液体常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特别是把里面比重较大的颗粒物沉淀分离。目前采用的设备主要是沉淀池或沉淀罐。为了沉淀的彻底,有的采用多级连续沉淀。即在一个容器沉淀后再放入另一个容器里面继续沉淀。上述设备体积较大,占地较多,作业成本较高,且多为间歇使用,难以实现连续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占地少、能够连续作业的渣液分离机。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渣液分离机,其特点是:所说的渣液分离机有多个直径不等且套装在一起的罐体,相邻罐体之间形成环状空腔,各个空腔的上部均通过开口向另一空腔接出导管,导管的下端到达另一空腔的下部,输送液体的输送管进入其中一个空腔的下部,各个空腔均设有排渣口。工作时,液体进入一个空腔的下部,在沉淀中液面上升到上部,再经导管进入下一个空腔的下部,以此类推,经过各个空腔的反复沉淀,把渣滓分离出去,得到含渣量达标的液体。
所说的输送管从上向下进入中间的空腔下部,中间空腔上部罐壁开口接出导管,导管进入相邻的空腔下部,相邻空腔的上部罐壁开口接出导管进入下一个空腔的下部,以此顺序直到最后一个空腔的下部。
所说的排渣口设在各个空腔的锥形壁的下部,排渣口上设有阀门。
所说的各个空腔的下底均为斜面,排渣口设在各个斜面的最低处。
所说的各个空腔的下底封闭,各个空腔内均从上向下插入吸渣管,吸渣管上端引出罐外。
所说的吸渣管的外端设有排渣泵。
所说的吸渣管的下端接有平置在空腔底部的平吸管,平吸管下侧开有多个吸入孔。
所说的各个吸渣管上端汇合为一支管道,管道下面装有可沿罐壁上口行走的行走轮。
所说的吸渣管的外端装有吸气阀。
所说的套装在一起的各个罐体,最外层的罐体为硬质罐体,里面的罐体以及安装在罐体上的导管均为柔软面料围成的柔性罐体,柔性罐体的上口设有浮球。
所说的罐体的中间设有搅拌器。
所说的罐体是用建筑材料建在地面上的处理池,处理池上面设有吸渣管、投药架和搅拌器,吸渣管、投药架以及搅拌器均固定一个轴套上,轴套以输送管为轴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处理池的上边缘设有轨道,电机在带动行走轮沿轨道转动的同时,带动搅拌器进行搅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体积小,占地少,可连续工作,便于实现自动化和程序控制,液体在各个空腔里面反复沉淀,渣滓去除彻底,适用于水处理以及多种液体的沉淀净化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第四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第四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第六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0是第七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可见:罐体1,空腔2,排渣口3,输送管4,导管5,斜面6,吸渣管7,平吸管8,吸渣孔9,行走轮10,抽气管11,硬质罐体12,软质罐体13,浮球14,搅拌器15,处理池16,投药架17,轴套1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是:多个直径不同的罐体套装,液体反复通过各个罐体进行沉淀。下面围绕这一构思介绍八个实施例。
第一种实施例:这种渣液分离机有多个直径不同的罐体1,按照粗细顺序套装在一起,形成多个横截面为环形的空腔2,各个空腔2的上部均开口接出一支导管5,导管5进入另一空腔2的下部。各个空腔2的其下部分别设有排渣口3,排渣口3上装有阀门。需要进行沉淀处理的液体通过输送管4送入一个空腔2下部,液面上升到上部,即可通过导管5进入另一空腔2。这样反复沉淀,即可去除液体中的渣滓。
图1、2介绍了一个具有四层罐体的渣液分离机,输送管4从罐体1上方进入到达最中间的空腔2的下部,在中间空腔2上部的罐壁上开口向外侧接出一支导管5,导管5的下端到达相邻空腔2的下部,以此类推。装这样,液体在从中间到两侧依次上下运行的过程中,即可实现良好的沉淀。沉淀后的渣滓可从各个空腔2下面的排渣口3放出。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这种渣液分离机各个空腔2的底板均为斜面,在每个斜面的最低处开有排渣口3,罐体1的结构更加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臣;张净琳,未经张建臣;张净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3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