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冷却水对高温荒煤气进行直接冷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2937.7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吴道洪;史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04 | 分类号: | C1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徐江华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冷却水 高温 煤气 进行 直接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荒煤气进行冷却的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冷却水对高温荒煤气进行直接冷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煤中有机质随温度的提高而发生一系列变化,生成气态(煤气)、液态(焦油)和固态(半焦或焦炭)产物。其中,未经净化的气态产物称为荒煤气,含有大量焦油气、水汽、烃类、氨、硫化氢及其它化合物,为回收和处理这些化合物,需要将荒煤气冷却。
国内外在进行煤的热解生产中,都是利用集气系统将荒煤气导出并进行冷却。集气系统由上升管、桥管、集气管、吸气管等组成。
从热解炉出来的荒煤气经上升管,桥管进入集气管,在桥管和集气管以压力不小于1.5MPa的循环氨水进行喷淋,使荒煤气的温度从400-700℃降到85℃左右,再经吸气管送到下一工段。由于上升管为一没有斜度的直立管,且其导出装置为水平安装,当使用氨水喷淋时,经常会出现氨水倒灌入上升管,然后进入热解炉内的情况,严重影响热解炉的使用寿命。而且氨水喷淋装置因氨水介质中固体凝聚物的含量较高,容易发生堵塞。使用氨水进行喷淋的另一显著缺点是,氨水需求量较大,产生了大量难以处理的含油废水,对环保排放的压力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氨水喷嘴易堵塞、产生大量含有油废水的缺点,设计一种利用冷却水对荒煤气进行直接冷却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直接冷却器、溢油槽、筛板塔和油水分离装置。整个装置不仅要达到荒煤气压 降小、冷却效果好、管道不易堵塞的目的,还要具备结构简单、清扫维护方便,动力消耗少,耗水量少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利用冷却水对高温荒煤气进行直接冷却的装置,包括第一夹套直接冷却器、溢油槽、筛板塔、油水分离单元、第二夹套直接冷却器,无夹套直接冷却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夹套直接冷却器依次与所述溢油槽、筛板塔、油水分离单元相连接,所述筛板塔依次与第二夹套直接冷却器、无夹套直接冷却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夹套直接冷却器通过煤气出口管与所述筛板塔连接。
所述无夹套直接冷却单元包括2个或2个以上无夹套直接冷却器,所述无夹套直接冷却器依次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夹套直接冷却器、第二夹套直接冷却器分别包括内筒和外筒,其中所述内筒连接有荒煤气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插入内筒底部,且末端设置多个气孔,所述内筒下部连接倒置圆锥筒体,所述圆锥筒体下部连接有阀门,所述外筒上下两端连接冷却水进出口。
所述无夹套直接冷却器包括圆筒和底部的圆锥筒体,其中所述圆筒连接荒煤气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插入内筒底部,且末端设置多个气孔,所述圆锥筒体下部连接有阀门。
所述溢油槽包括圆筒和圆筒下部的锥形体,所述圆筒上部分别连接液体进口管和液体出口管,且两管高度相同,所述液体进口管插入圆筒底部,所述锥形体下部设置有阀门,与所述油水分离单元连接。
所述筛板塔包括圆筒和倒置的圆锥筒体,所述圆筒内包括多个塔板、溢流堰、降液管,所述圆锥筒体下部与所述油水分离单元连接,所述圆筒下部侧边通过荒煤气出口管与第一带夹套直接冷却器连接。
所述油水分离单元为倒锥体结构,所述倒锥体结构下部连接阀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荒煤气的冷却全程为直接冷却,从而保证了冷却效果,同时荒煤气冷却所产生的热量全部由间冷水带走,而间冷水可以重复利用,因此大大降低了含油污水的处理量。本装置结构简单,全部为静设备, 没有动力消耗,故障率低,操作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冷却水对荒煤气进行直接冷却的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荒煤气不经氨水喷淋,而直接进入冷却水中,同时水温升高的热量由通入的间冷水带走,出冷却水的荒煤气(温度尚高)经筛板塔进一步降温,降温后的煤气再依次经过数个直接冷却装置。所述直接冷却器包括两种,一种为夹套直接冷却器1和5,一种为无夹套直接冷却器6和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2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