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2892.3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5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方楚先;赵红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兰德森茂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5/08 | 分类号: | A62C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李楠;戴燕 |
地址: |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音速灭火器的组合式燃气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工作和生活的很多场合为了安全的需要都加装了灭火器,而因为某些货物的特殊原因不能用水灭火,这样就需要用到干粉灭火器,而为了增强干粉灭火器的灭火效率,出现了超音速干粉灭火器。
而超音速干粉灭火器大多需要使用燃气发生器来瞬间产生大量气体。现有的燃气发生器包括多孔件和引发器,并且大多采用单个的引发器设置;再有在多孔件的喷孔的中心线是沿着圆弧形凸端的直径方向的,所以多孔件的喷孔一般是分布在弧形曲面上、其方向与轴向夹角不大于45°,也就是在多孔件的底部没有设置喷孔。
而如果只有一个引发器的话,功率比较低,而且应力过于集中。而因为多孔件的底部没有设置喷孔,导致“死角”的干粉不能得到充分的雾化,导致灭火效能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燃气发生器,使用多引发器,可以提高功率,缓和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而且由于喷孔的设置可以实现无死角的喷射灭火剂,从而提高了灭火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发生器,所述燃气发生器包括:
多孔件,所述多孔件的顶部具有用于从所述多孔件的顶部喷射超音速气体的第一喷孔,所述多孔件的侧部具有用于从所述多孔件的侧部喷射超音速气体的第二喷孔;
第一引发器,容置在所述多孔件内;
第二引发器,与所述第一引发器相连接,容置在所述多孔件内;
引线,与所述第一引发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喷孔轴线与所述多孔件轴向的夹角为0到90度。所述第二喷孔轴线与所述多孔件轴向的夹角为45到135度。所述第二喷孔轴线与所述多孔件径向的夹角为0度。所述第二喷孔为侧喷孔。所述侧喷孔为螺旋侧喷孔。
所述第一引发器为多个,为并联和/或串联连接。所述第二引发器为多个,为并联和/或串联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由于使用多引发器,所以有效的提高了功率,并缓和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而且由于第一喷孔和第二喷孔的设置可以实现无死角的喷射灭火剂,从而提高了灭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中多孔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中第二喷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中引发器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中引发器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中引发器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应用的灭火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发生器具体包括:多孔件3、第一引发器41、第二引发器42和引线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中多孔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多孔件3的第一喷孔31分布在多孔件3的底部,第一喷孔31轴线与多孔件3轴向的夹角为0到90度。而第二喷孔32分布在多孔件3的侧部。
第二喷孔32的轴线与多孔件3轴向的夹角大于45度,例如为45到135度,特别的是第二喷孔32的轴线与多孔件3轴向的夹角可以为90度,也就是第二喷孔32轴线与多孔件3径向的夹角为0度,这样的第二喷孔32可以被成为径向喷孔。
再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中第二喷孔的示意图,第二喷孔32为侧喷孔,并且朝一个方向倾斜,称为螺旋侧喷孔。
图4为本实用新型燃气发生器中引发器的示意图之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具有一个主引发器41和一个副引发器42,并且主引发器41和副引发器42是串联连接的,只有主引发器41和引线9相连接。也可以是一个主引发器41和多个副引发器42串联连接,这样也是可以的。同理,可以是多个主引发器41和一个副引发器42串联连接。再例如也可以是多个主引发器41和多个副引发器42串联连接。并且都是只有主引发器41和引线9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兰德森茂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兰德森茂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2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巡检的灭火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顶作业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