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接头的USB闪存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1831.5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3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霖;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霖;刘伟 |
主分类号: | G11C7/10 | 分类号: | G11C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接头 usb 闪存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存储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接头的USB闪存驱动器。
背景技术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闪存驱动器,简称U盘(USB flash disk),是一种使用USB接头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头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但是,随着目前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用时手机、平板电脑作为学习以及办公用具,而手机、平板电脑内的资料需要备份出来的话,只能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再通过电脑备份。而要将资料或者数据传到平板电脑内,也必须通过数据连接线将电脑与平板电脑、手机连接,通过数据线进行传输。因此目前并没有能够直接与平板电脑、手机直接对接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对于平板电脑或者手机这种采用Mirco USB接头的电子产品设备来说,拘束了其数据传导的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采用Mirco USB接头的电子产品设备无法使用微型移动存储产品进行数据存储以及传输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双接头的USB闪存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接头的USB闪存驱动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一端的USB接头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USB接头连接的机芯,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机芯连接的Mirco USB接头。
具体地,所述壳体呈矩形,所述USB接头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Mirco USB接头设于所述USB接头的相对侧。
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成密封的第一容置腔,所述机芯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USB接头和所述Mirco USB接头分别凸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夹持于所述壳体上的可绕所述壳体旋转的U型套,所述U型套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上壳体上,另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U型套与所述壳体形成一可使所述USB接头穿过的空腔,所述USB接头容置于所述空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套设且卡合于所述壳体上的头盖,所述头盖与所述壳体围合成第二容置腔,所述Mirco USB接头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芯包括一PCB板以及设于所述PCB板上的Flash芯片,所述USB接头和所述Mirco USB接头分别固定于所述PCB板上,与所述Flash芯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双接头的USB闪存驱动器,不仅能够插入电脑的USB接头与电脑连接,传输与存储数据;还可以与具有Mirco USB接口的电子产品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连接,直接与此类电子产品设备连接传输以及存储数据,实现了与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直接对接。因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SB闪存驱动器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接头,并且两种接头无需转换,能够直接与两种不同的电子设备直接对接,极大的扩大了USB闪存驱动器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接头的USB闪存驱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接头的USB闪存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接头的USB闪存驱动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0-USB闪存驱动器
1-壳体 11-上壳体 12-下壳体
2-USB接头 3-Mirco USB接头
4-机芯 41-PCB板 42-Flash芯片
5-U型套 6-头盖
51-U型套与上壳体的连接端
52-U型套与下壳体的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霖;刘伟,未经杨霖;刘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1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