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新型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1315.2 | 申请日: | 2013-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天波 |
主分类号: | F16H48/11 | 分类号: | F16H48/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2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新型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新型差速器,属于汽车用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差速器因行驶中转速差小,磨损不严重,问题不突出,一般在壳体上开有供润滑油进出的窗口,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体间轴颈处加推力垫片,行星齿轮与差速器壳体间加球面垫片,行星齿轮轴上铣出一平面以保证轴颈之间的润滑,或半轴齿轮、行星齿轮齿间钻有油孔,有的技术方案中在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体间加衬套,或者将行星齿轮轴进行简单热处理,虽有提高,但也无法解决将汽车惯性滑行装置置于差速器某端至驱动轮轴头上产生的高转差磨损加剧问题,至今尚未发现汽车高转差行星齿轮式差速器。当在差速器某端至驱动轮轴头上配置惯性滑行装置后,在惯性滑行工况下,行星齿轮与行星齿轮轴、半轴齿轮轴与差速器壳体间转速差增大几十倍,磨损加剧,行星齿轮式差速器行驶三到五万公里后须更换,导致汽车使用成本增加、整车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用新型差速器,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用新型差速器,其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器;所述中间连接器内设置有齿轮架,齿轮架上设置有行星齿轮,齿轮架的顶部还设置有传动轮;所述外壳的中部设置有主轴,主轴穿过外壳,主轴的两端伸于外壳的外部;所述主轴上设置有锥形轮,锥形轮与行星齿轮啮合。
优化的,上述汽车用新型差速器,其左壳体包括一个圆筒,圆筒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盘,连接盘上设置有联接销轴。
优化的,上述汽车用新型差速器,其右壳体包括一个锥形套,锥形套套于主轴上,锥形套的后部设置有圆筒。
优化的,上述汽车用新型差速器,其主轴与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设置有轴封。
优化的,上述汽车用新型差速器,其左壳体和右壳体与中间连接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完全可以适应高转差工况的行星齿轮式差速器,适用于加装了惯性滑行装置的各种动力的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或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惯性利用效果最佳化,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用新型差速器,其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器13;所述中间连接器13内设置有齿轮架2,齿轮架2上设置有行星齿轮3,齿轮架2的顶部还设置有传动轮4;所述外壳1的中部设置有主轴5,主轴5穿过外壳1,主轴5的两端伸于外壳1的外部;所述主轴5上设置有锥形轮51,锥形轮51与行星齿轮3啮合。
左壳体11包括一个圆筒111,圆筒11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盘112,连接盘112上设置有联接销轴113。
右壳体12包括一个锥形套121,锥形套121套于主轴5上,锥形套121的后部设置有圆筒111。
主轴5与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之间设置有轴封8。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用新型差速器,其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器13;所述中间连接器13内设置有齿轮架2,齿轮架2上设置有行星齿轮3,齿轮架2的顶部还设置有传动轮4;所述外壳1的中部设置有主轴5,主轴5穿过外壳1,主轴5的两端伸于外壳1的外部;所述主轴5上设置有锥形轮51,锥形轮51与行星齿轮3啮合。左壳体11包括一个圆筒111,圆筒11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盘112,连接盘112上设置有联接销轴113。右壳体12包括一个锥形套121,锥形套121套于主轴5上,锥形套121的后部设置有圆筒111。主轴5与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之间设置有轴封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与中间连接器13之间设置有密封垫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完全可以适应高转差工况的行星齿轮式差速器,适用于加装了惯性滑行装置的各种动力的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或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惯性利用效果最佳化,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天波,未经陆天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1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