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卷膜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61248.4 | 申请日: | 2013-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1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甄建伟;杨国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丰隆温室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9/22 | 分类号: | A01G9/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110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卷膜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施农业温室设备中收放温室幕帘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动卷膜器。
背景技术
在设施农业技术中,温室栽培技术在农业技术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温室栽培技术对于不同的栽培植物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温度和通风条件提出不同的环境要求,因此,在温室设施中皆设置可调节幕帘装置来保证植物栽培生长条件的需要,通过对薄膜或者其他材料幕帘的张开和收卷,为所栽培植物提供温室内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在温室可调节幕帘装置中,薄膜或者幕帘的张开和收卷动作动力一般是通过电动或者手动卷膜器来提供的,大型温室的幕帘装置多采用电动卷膜器来实现对幕帘的调节动作。在现有技术的电动卷膜器中,一般是采用电机作为原动力,通过减速机构将电机的高转速减速为输出轴的低转速,就可以使用较小功率的电机来实现对帘幕的张开或者收卷动作。现有的电动卷膜器一般由电机、箱体、行星轮减速机构、行程开关、连接套等构成,电机通过行星轮减速机构减速传动输出轴,输出轴的一端连接一连接套,连接温室薄膜的卷绕机构来实现卷膜操作,另一端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控制行程开关,当行程开关的触头转动到行程开关触点时,触动行程开关关闭电机,使薄膜幕帘覆盖到温室预设位置。现有技术电动卷膜器行程开关控制部分是装设在壳体中的,外面覆盖一盖,壳体上具有通气孔。当行程开关和传动机构运转中产生热使壳体中的空气膨胀时,空气就从通气孔流到壳体和盖之间,使壳体中的空气泄压,避免壳体中压力过高而导致电动卷膜器漏水、漏油现象,由于电动卷膜器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行程开关机构的箱体内温度和压力变化产生的结露易造成内部零件锈蚀,损坏电机和行程开关,成为不安全因素。现有技术壳体上的通气孔是常开状态,不能保持壳体内气压的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卷膜器,能够保持行程开关壳体内气压稳定和保持壳体与周边环境气压的动态平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卷膜器,电机通过行星轮减速机构传动连接输出轴,输出轴一端固定一连接套,输出轴另一端的主动齿轮传动连接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连接行程开关控制机构,其中,
行程开关控制机构装设在壳体内部,盖固定在壳体上,盖与壳体之间具有空腔;
在盖与壳体之间的空腔部位,壳体上具有泄压孔,泄压孔中具有泄压塞,泄压弹簧抵推泄压塞;
在盖与壳体之间的空腔部位,壳体上具有恢复孔,恢复孔中具有恢复塞,恢复弹簧抵推恢复塞。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后,在使用过程中,电机转动,通过行星轮减速机构减速,并且将产生的扭矩传递给输出轴,输出轴通过连接在其一端的连接套将扭矩传递给慕帘或者薄膜,实现电动卷膜器的放开和收卷作业。输出轴的另一端具有的主动齿轮传动从动齿轮,并且带动行程开关的控制结构来实现电动卷膜器能够在预设位置停止。行程开关控制机构装设在壳体中,壳体上密封覆盖一盖,壳体与盖之间具有一空腔作为壳体内空气的交换空间,壳体上具有泄压孔和恢复孔,当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使得壳体内的空气压力升高,当空气压力升高到设定值时,壳体内的空气在泄压孔处推开泄压塞,进入空腔,进行壳体泄压;当壳体内空气冷却时,壳体内气压小于设定值,空腔内空气推开恢复塞进入壳体内,实现了壳体内气压稳定和平衡,防止了由于壳体内外气压变化而引起的电动卷膜器漏油漏水现象,有效的延长了电动卷膜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卷膜器剖视图;
图2为电动卷膜器图1中A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中标号:
1.电机,2.行星轮减速机构,3.输出轴,4.连接套,5.从动齿轮,6.主动齿轮,7.行程开关,8.壳体,9.盖,10.空腔,11.恢复孔,12.恢复塞,13.恢复弹簧,14.泄压孔,15.泄压塞,16.泄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动卷膜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丰隆温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丰隆温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12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系统
- 下一篇: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