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壳体测漏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0876.0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7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英;王延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王家昭 |
地址: | 261108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体 测漏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测漏机。
背景技术
目前,油底壳的测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简单地把壳体放在铺有橡胶的平台上,在壳体的周边夹压,使壳体周边底部和橡胶面结合,这样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向密闭空间中充气,在焊缝处涂肥皂水,然后人工观察所涂肥皂水处是否有气泡生成,有即为零件渗漏;再一种是利用复杂的微电脑控制的专用测漏机进行测漏。用涂肥皂水的方法检测气密性,太为原始,测试效果差,再就是与操作者的认真程度关系密切,同时操作者在试漏过程中也会出现只关注焊缝处质量,而把拉延破裂等缺陷没有发现的现象发生,同时劳动效率低下。用微电脑控制的专机检测气密性,检测水平高,但效率低,要求操作者的技能高,搬运劳动强度大,更为不利的是设备维护成本高,一般企业难以掌握其上面的主要零件的微电脑的维护保养维修技术(这种微电脑多数是法国、美国、德国及日本生产,国内的制作测漏机的企业使用的微电脑基本是购买的上述几个国家的微电脑,厂家只是进行夹具等机构设计),再就是这类设备调整麻烦,万一系统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误判现象,即把不合格的判为合格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维护成本低、侧漏准确度高、检测效率高的壳体测漏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放置壳体的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将壳体压紧在工作台上的夹具,其特征是壳体测漏机还包括水槽,所述工作台可升降式的安装在水槽内,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管路与空压机排气口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将工作台升起使其上表面露出液面,将待测油底壳扣在工作台上,用夹具将油底壳压紧,使油底壳内部形成密封的空间,通过进气孔向油底壳内充气,同时工作台下沉没入液面以下,观察油底壳的各部位是否有水泡出现,有水泡出现的部位就是渗漏点,同时表明测试零件不合格需返工,此种结构的测漏机结构简单、侧漏准确度高、效率高、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低。
所述工作台安装在放置于水槽内的底座上,工作台由安装在底座上的升降气缸驱动其升降,底座与水槽无连接,当相关零件需进行检修时,只需将底座吊出即可对进行检修,维护简单、成本低。
所述升降气缸为多个,其均布在工作台底面。
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密封垫。
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有用于对油底壳定位的定位板,定位板可将油底壳进行定位,方便对油底壳的压紧。
所述夹具为多个,其沿定位板的周边间隔设置。
所述夹具分为多组,每一组的多个夹具由同一个夹紧气缸控制,工作台底面固接有多根下伸的立杆,立杆的底端连接有气缸安装座,夹紧气缸固接在气缸安装座上。
所述夹具包括铰接在工作台上的压爪,压爪上设有供压杆穿过的长槽,所述压杆贯穿工作台固定于位于工作台下方的水平板上,每一组夹具的所有压杆固定在同一水平板上,水平板连接在夹紧气缸的活塞杆顶端。
所述升降气缸和夹紧气缸由同一空压机提供压缩气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测漏机包括水槽1和用于放置壳体的工作台3,工作台3上设有用于将壳体压紧在工作台3上的夹具,前述工作台3可升降式的安装在水槽1内,工作台3中间设有进气孔8,进气孔8通过管路与空压机排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台3安装在放置于水槽1内的底座2上,工作台3由安装在底座2上的升降气缸4驱动其升降,升降气缸4为4个,其分布在工作台3底面的四角。
工作台3上表面设有密封垫11,密封垫11的上部设有用于对油底壳定位的定位板12,定位板12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3上并将密封垫11压紧,密封垫11的尺寸大于定位板12的尺寸,保证油底壳放置于工作台3时其完全压在密封垫11上。定位板12及密封垫11与进气孔8位置对应处也开孔,保证能顺利向油底壳内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0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智能报警喇叭电路
- 下一篇:SF6压力回传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