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9428.9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1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玲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照明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相对钠灯,LED光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寿命长、响应速度快、显色指数高等独特优点。
目前,LED照明系统一般包括LED灯组件和控制箱,控制箱通过电线连接LED灯组件。若出现某些特殊情况,工作人员需控制LED灯组件,则需到现场设置控制箱的相关参数或指令,耗时耗力,非常不方便。另外,由于目前的控制箱和LED灯组件之间通过电线连接,很大限制了控制箱的安装位置,给装配LED照明系统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可随时智能控制LED光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包括控制器、若干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以及与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数量相同的LED光源;该控制器包括用于无线连接智能电子设备的无线收发模块、计算机数据收发模块、开关键盘、第一处理器和第一数据收发模块;每一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包括第二数据收发模块、第二处理器和LED驱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计算机数据收发模块、开关键盘和第一数据收发模块均连接第一处理器;每一LED光源通过对应的LED驱动模块连接第二处理器,第二处理器连接第二数据收发模块,该第一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无线或有线连接若干第二数据收发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无线收发模块包括手机数据收发模块、红外收发模块和蓝牙收发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第一数据收发模块和第二数据收发模块均为有线或无线收发模块。
该第一数据收发模块和第二数据收发模块均为RS485接口。
该第一数据收发模块和第二数据收发模块均为GPRS通信模块或WIFI通信模块。
每一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还包括模数转换模块,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若干用于检测外部环境参数的外部环境监测器,每一外部环境监测器通过对应的一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的模数转换模块连接第二处理器。
该外部环境监测器包括光强检测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实用新型可通过多种控制方式识别对应的LED光源,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对一个或多个LED光源进行智能控制,还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并且可将LED光源的工作状态参数以多种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至手机、显示屏或计算机进行显示,以方便工作人员随时随地监测各个LED光源的工作状态。另外,该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还会根据外部环境参数对应调节LED光源。工作人员可以多种方式对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进行编址,以实现生产、安装、维护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控制器20、若干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30、与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30数量相同的外部环境监测器40和LED光源35。
该控制器20包括手机数据收发模块21、计算机数据收发模块22、红外收发模块23、蓝牙收发模块24、开关键盘11、第一处理器25和第一数据收发模块26。每一数字化调光LED驱动单元30包括第二数据收发模块31、模数转换模块33、第二处理器32和LED驱动模块34。
手机数据收发模块21、计算机数据收发模块22、红外收发模块23、开关键盘11、蓝牙收发模块24和第一数据收发模块26均连接第一处理器25。LED光源35通过LED驱动模块34连接第二处理器32。每一外部环境监测器40通过对应的模数转换模块33连接第二处理器32。第一数据收发模块26用于无线或有线连接若干第二数据收发模块26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数据收发模块26和该第二数据收发模块31均为有线或无线收发模块,例如均为RS485接口、GPRS通信模块或WIFI通信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玲,未经杨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9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鞋材物件贴合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缠绕成型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