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宫颈上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8644.1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1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慧军;孙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慧军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宫颈 上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宫颈上药器。
背景技术
慢性子宫颈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约占已婚妇女的半数以上,如子宫颈糜烂、子宫颈腺体囊肿、子宫颈肥大、子宫颈息肉、子宫颈外翻及子宫颈管炎;对于较重者还应电熨、冷冻、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对于较重的子宫颈炎经物理治疗后或取宫颈息肉后亦需涂抹消炎止血药物。由于阴道深长,子宫颈悬于阴道中间,无法直接将药物完全涂抹于子宫颈病变处,一般采用棉球蘸取后涂抹。由于药粉容易撒落,涂抹到子宫颈上的药物量极少,常常楼道病变区域外,尤其是阴道正常粘膜上,导致正常组织受到不良刺激,而使患者感到刺痒、烧灼、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宫颈上药器,有效防止药物撒落,提高了药物利用率,提高了疗效。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宫颈上药器,包括推杆、套筒、药棉和与药棉连接的拉绳,套筒的两端开口,推杆可滑动的设置在套筒内,其中,推杆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套筒的外部,推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套筒内部,且该端设有凹槽,药棉设置在凹槽内,推杆的中心设有中心孔,推注杆可滑动的设置在推杆的中心孔内,推杆的外表面设有凹槽,拉绳设置在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凹槽可以为弧形凹槽、半圆形凹槽、方形凹槽或其它形状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宫颈上药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病人自行上药,同时防止药物撒落,提高了药物利用率,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药棉与拉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推杆的主视图。
图中:1推杆;2套筒;3推注杆;4药棉;5拉绳;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宫颈上药器包括推杆1、套筒2、药棉4和与药棉连接的拉绳5,套筒2的两端开口,推杆1设置在套筒2内,且可以沿套筒2的内壁滑动。推杆1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套筒2的外部,推杆1的另一端设置在套筒2内部,且该端设有弧形凹槽,药棉4设置在该弧形凹槽内,推杆1的中心设有中心孔,推注杆3设置在推杆的中心孔内,且推注杆3可以沿推杆的内表面滑动。推杆1的外表面设有凹槽6,拉绳5设置在凹槽6内。
使用该上药器时,首先推动推杆1,将推杆1一端的弧形凹槽内的药棉4推至靠近套筒2的一端,然后推动推注杆3,推动推注杆3的过程中,推注杆将药棉4推入子宫颈内,同时与药棉4连接的拉绳5也从推杆1表面的凹槽6内拉出,从而使拉绳5留在人体外,留在体内的药棉4可以持续作用,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推杆1一端的弧形凹槽也可以为方形凹槽或其它形状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慧军,未经徐慧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8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