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近接隧道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8536.4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韩常领;孙虎平;史彦文;杜坤;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湿陷性 黄土 隧道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近接隧道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一级公路、高速公路隧道布线时,一般按分离式断面布设,但受地形或控制性地物的限制,公路左右幅路线难以分开,一般采用连拱隧道。但连拱隧道中隔墙处,是隧道中最容易发生病害的部位。施工中因左右洞先后施工顺序、围岩条件等影响,连拱隧道中隔墙处最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或在偏压荷载作用下偏移;若地基软弱或处治不当,容易使支撑在中隔墙上的初期支护扭曲、错动,导致支护侵限,增加二衬发生开裂的风险。
传统的设计中,连拱隧道中隔墙处,初期支护并没有延伸到拱脚,而是初期支护与中隔墙相接。在湿陷性黄土地层中,一是围岩及支护结构变形量较其它地层大,需严格控制其沉降变形;二是黄土地基软弱并具湿陷性,需加固地基并消除湿陷性,在处理过程中会再次扰动土层,加剧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三是因为中导洞先行、左右洞滞后交错施工的多次扰动问题,左右洞容易发生差异沉降,将初期支护直接与中隔墙相接,非常容易导致初支开裂。若采用无中隔墙式近接结构,因黄土垂直节理发育,靠中墙侧拱腰上方土体极易坍塌,施工风险极大,无法满足公路运营机电所必须预留较大的洞室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安全、工序简便、有效解决隧道沉降变形的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近接隧道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近接隧道支护结构,施做有左洞和右洞,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洞和右洞之间施做有中导洞,左洞和右洞的主洞初期支护均独立成环,中导洞中灌注中隔墙衬砌混凝土形成左洞和右洞之间的中隔墙。
所述的中导洞中施做有中导洞初期支护,并设置有中导洞拱顶小导管和中导洞仰拱钢管桩。
所述的左洞和右洞均施做有主洞超前支护、主洞初期支护和主洞二次衬砌混凝土。
所述的主洞初期支护为复合式衬砌结构,由钢拱架、注浆导管、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组成;
所述的主洞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述的主洞初期支护与主洞二次衬砌混凝土之间铺设防水层与排水设施。
所述的中导洞的中隔墙衬砌混凝土与左洞和右洞的主洞初期支护之间均设置有泡沫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受力体系明确:和正常的连拱隧道相比,本新型实用技术通过中隔墙把左右洞分离,左右洞初期支护不是放置在中导洞的中隔墙衬上,而是直接延伸到拱脚,使左右洞初期支护独立成环,左右两洞自成受力结构。
(2)施工工序简单:和传统的连拱隧道相比,施工工序基本相同,采用三导洞法施工,先开挖中导洞,浇筑中隔墙混凝土,然后开挖左右主洞,施作左右洞支护结构。
(3)控制变形效果好:通过设置独立成环的封闭的初期支护体系和缓冲用泡沫混凝土,能够允许支护结构适当变形,解决了左右洞初期支护共用中隔墙容易发生的初期支护开裂、扭曲,二次衬砌开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近接隧道支护结构断面图。
图2中导洞处结构断面图。
图中,1-中导洞,2-左洞,3-右洞,4-中导洞初期支护,5-中导洞拱顶小导管,6-中导洞仰拱钢管桩,7-中隔墙衬砌混凝土,8-中隔墙泡沫混凝土,9-主洞超前支护,10-主洞初期支护含边墙部位锚杆,11-主洞二次衬砌混凝土,12-左洞侧导洞,13-右洞侧导洞,14-中隔墙右侧回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近接隧道支护结构,是一种适用于受地形限制、公路左右幅路线难以分开时的布线方式,施做有左洞2和右洞3,左洞2和右洞3之间施做有中导洞1,左洞2和右洞3的主洞初期支护10均独立成环,中导洞1中灌注中隔墙衬砌混凝土7形成左洞2和右洞3之间的中隔墙。主洞初期支护10不是放置在中导洞1的中隔墙衬砌混凝土7上,而是延伸到拱脚,自成结构体系。
中导洞1中施做有中导洞初期支护4,并设置有中导洞拱顶小导管5和中导洞仰拱钢管桩6。
左洞2和右洞3均施做有主洞超前支护9、主洞初期支护10和主洞二次衬砌混凝土11。主洞初期支护10为复合式衬砌结构,由钢拱架、注浆导管、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组成。所述的主洞二次衬砌混凝土1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洞初期支护10与主洞二次衬砌混凝土11之间铺设防水层与排水设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8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扩大端部锚固装置
- 下一篇:链式截煤机的刀座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