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热力膨胀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57633.1 | 申请日: | 2013-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钦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钦廉 |
| 主分类号: | F16K1/14 | 分类号: | F16K1/14;F16K1/32;F16K27/02;F16K47/00;F25B4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热力 膨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制冷系统中的节流控制元件。
背景技术
在制冷空调及热泵系统中通过压缩机工作把冷媒压缩,冷媒在压缩增压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反之会吸收热量,压缩后的冷媒经冷凝器散发热量后进入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使液态冷媒在降压蒸发成气态后进入蒸发器吸收热量,再从回气管进入压缩机压缩循环工作,达到制冷效果。热力膨胀阀是制冷系统一个非重要的节流降压自控元件,在冷冻冷藏设备、空调及热泵设备系统中广泛应用,为了系统可以进行冷热切换,传统做法是在管路上并联安装两个膨胀阀及两个单向阀,一个正向节流,另一个反向节流,以切换冷媒流向,这种设计形式系统管路复杂,占用空间较大,设备成本较高,如要系统简化,热力膨胀阀必须具有双向节流功能,即双向热力膨胀阀,但现有的双向热力膨胀阀结构复杂,生产加工繁琐,制造成本昂贵,稳定性较差。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生产加工简易,制造成本低廉的双向热力膨胀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热力膨胀阀达到双向节流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方便,制造成低廉具有双向节流功能的双向热力膨胀阀,有效地降低了制冷设备系统成本及双向热力膨胀阀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热力膨胀阀,包括动力头组件、调节组件以及主阀体,所述主阀体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联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通孔的一端设置有反向节流口,所述联通孔与所述第一接口直接相通并基本同轴设置,所述反向节流口整体位于所述第二接口的通道范围内并且相通。
所述联通孔与所述反向节流口同轴设置。
所述主阀体具有空腔以及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上形成正向节流口,所述正向节流口通过传导杆的移动来调节开度,并且,所述空腔和所述联通孔通过所述导向孔相连通。
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通过斜孔进行连通。
所述联通孔与反向节流口之间优选锥形过渡。
所述联通孔内靠近所述反向节流口的一侧设置有单向封堵部件,所述单向封堵部件使得冷媒只能朝一个方向流过所述反向节流口。
所述单向封堵部件为金属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球体。
所述传导杆与球体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软性材料制成的防护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方便,能够满足双向热力膨胀阀的功能要求,并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感温包,2-通过毛细管,3-动力头盖,4-弹性膜片,5-动力头座,6-主阀体,7-传导杆,8-第一接口,9-第二接口,10-联通孔,11-单向封堵部件,12-反向节流口,13-传动片,14-密封圈,15-导向孔,16-斜孔,17-空腔,18-支架,19-弹簧,20-调节块,21-调节螺杆,22-调节座,23-密封圈,24-阀帽,25-正向节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双向热力膨胀阀由动力头组件、调节组件及主阀体三大部份组成,其中动力头由感温包1、毛细管2、动力头盖3、弹性膜片4及动力头座5组成,感温包1通过毛细管2与动力头盖3联接,弹性膜片4在动力头盖3与动力头座5中间隔开,使感温包1、毛细管2、动力头盖3与弹性膜片4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注入感温剂后会根据感温包1接触到的系统管路蒸发温度改变动力头感温剂压力,使弹性膜片4产生位移,弹性膜片4产生的位移经传动片13推动传导杆7调节冷媒流量。
主阀体6是一个节流机构,阀体中心有一个导向孔15,下部有一个空腔17,空腔17与接口9之间有斜孔16连通,导向孔15在空腔底面的孔口是正向节流口25,导向孔15中设有一支带有锥度的传导杆7,传导杆7一端设有密封圈14、及传动片13,传动片13紧贴弹性膜片4,传导杆7另一端与调节组件联接.
调节组件由调节座22、弹簧19、调节螺杆21、调节块20、支架18及密封圈23组成,外部还设有一个阀帽24,主要是通过转动调节螺杆21移动调节块20,经弹簧19及支架18调节传导杆7的锥面与正向节流口25之间的距离确定过热度,传导杆7锥面与正向节流口25在同一圆心上,当动力头压力产生变化,弹性膜片4产生位移,通过传动片13推动传导杆7,传导杆7的移动改变传导杆7锥面与正向节流口25的距离,从而调节冷媒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钦廉,未经王钦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7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信息装置以及其间隙控制方法
- 下一篇:基于碲镉汞探测技术的高速通道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