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机线路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7528.8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6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邱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春花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齐文剑 |
地址: | 344799 江西省抚***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线路 交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线路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耳机接口规格大多为3.5毫米圆孔接口,但不同品牌的手机所用的耳机带的线芯结构不相同,例如苹果或三星手机所用的耳机带的线芯结构相同,但与诺基亚,中兴,酷派,或者联想手机所用的耳机带的线芯结构又不相同,如此,当用户拥有两台所用耳机带的线芯结构不相同的手机时,其必须具备两条耳机线,成本高,且携带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耳机线路交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线路交换器,其包括壳体和开关;该开关安装于壳体内,其包括第一不动端子、第二不动端子、第三不动端子、第四不动端子、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位于第一档位时,第一不动端子通过第一可动端子连接第三不动端子,第二不动端子通过第二可动端子连接第四不动端子;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位于第二档位时,第一不动端子通过第一可动端子连接第四不动端子,第二不动端子通过第二可动端子连接第三不动端子;第一不动端子、第二不动端子、第三不动端子和第四不动端子用于分别连接耳机线的四线芯。
进一步地,耳机线路交换器还包括调节手柄;壳体的顶壁开设一长条状的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的底板于两相对侧开设两长条状的滑孔,该调节手柄可滑动地安装于定位凹槽内,开关的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分别穿过两滑孔安装于调节手柄。
进一步地,壳体的两相对侧壁各开设两接线通孔,耳机线的四线芯分别穿过对应的接线通孔连接第一不动端子、第二不动端子、第三不动端子和第四不动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实用新型沿定位凹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调节手柄时,即可同时调节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的档位,从而改变耳机线线芯的连接关系,以使得耳机线线芯的连接结构符合不同品牌的手机,实现一线多用,既有利于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又方便携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线路交换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耳机线路交换器的开关的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位于第一档位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耳机线路交换器的开关的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位于第二档位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线路交换器,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调节手柄3和开关(图未示)。
该开关安装于壳体1内,其包括第一不动端子4、第二不动端子5、第三不动端子6、第四不动端子7、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图未示)。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位于第一档位时,第一不动端子4通过第一可动端子连接第三不动端子6,第二不动端子5通过第二可动端子连接第四不动端子7。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位于第二档位时,第一不动端子4通过第一可动端子连接第四不动端子7,第二不动端子5通过第二可动端子连接第三不动端子6。
壳体1的顶壁开设一长条状的定位凹槽2,该定位凹槽2的底板于两相对侧开设两长条状的滑孔(图未示)。壳体1的两相对侧壁各开设两接线通孔(图未示),耳机线的四线芯可分别穿过对应的接线通孔连接第一不动端子4、第二不动端子5、第三不动端子6、第四不动端子7。
该调节手柄3可滑动地安装于定位凹槽2内,开关的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分别穿过两滑孔安装于调节手柄3,如此,当沿定位凹槽2的长度方向滑动调节手柄3时,即可同时调节第一可动端子和第二可动端子的档位,从而改变耳机线线芯的连接关系,以使得耳机线线芯的连接结构符合不同品牌的手机,实现一线多用,既有利于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又方便携带使用。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春花,未经邱春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7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