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饮废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7249.1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蔡汶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英辉玻璃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34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餐饮 废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餐饮废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饭店、学校、企业等大型饮食餐饮场所所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油脂,餐饮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浓度高,若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不仅容易阻塞管道,还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传统处理餐饮废水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电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其中物理化学法的处理效果随会着水质的变化而改变、处理效率低、同时还存在化学药品残料等安全问题,电化学法的耗电量随废水的浓度增加而增大,仪器和设备也容易腐蚀,生物化学法的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9905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餐饮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通过气浮加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实现餐饮废水的资源化回用,但该种餐饮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在废水排放量较大时处理效果差、效率低,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量大、处理效率高的餐饮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隔油池、酸化解池、生物反应池、沉淀池、生物滤池、清水池,所述生物反应池包括与酸化解池连通的第一生物反应池和与沉淀池连通的第二生物反应池,该第一生物 反应池内设有组合填料、第二生物反应池内设有软性填料和曝气装置,且第一生物反应池与第二生物反应池通过泵送输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隔油池包括密封的玻璃钢池体和设置于玻璃钢池体内的隔板,该隔板将玻璃钢池体分隔成除渣室和油水分离室,所述除渣室上设有废水进口,油水分离室上设有酸化解池连接管,且废水进口的进水量大于酸化解池连接管的出水量。
进一步的,油水分离室内至少设有两块隔板。
进一步的,酸化解池和第一生物反应池设置于一个玻璃缸罐体内,该玻璃钢罐体顶面开有与酸化解池和生物反应池对应的检查口。
进一步的,酸化解池与第一生物反应池通过泵送输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第二生物反应池、沉淀池、生物滤池、清水池设置于一个玻璃缸罐体内,该玻璃钢罐体顶面开有与生物反应池、沉淀池、生物滤池、清水池对应的检查口。
进一步的,沉淀池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系统。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餐饮废水处理设备的隔油池、酸化解池、生物反应池、沉淀池、生物滤池、清水池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具有耐腐蚀、不滋生有害微生物、不渗漏等优点;该种餐饮废水处理设备采用隔油池加生物处理法,餐饮废水先进入隔油池后去除油污后,再进入酸化解池进行预酸化处理以减少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通过第一生物反应池、第二生物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沉淀池,最后经过生物滤池过滤从清水池的出水口排出;该种餐饮废水处理设备的污水处理量大、处理效率高,能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餐饮废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一种餐饮废水处理设备,包括隔油池1、酸化解池2、第一生物反应池3、第二生物反应池4、沉淀池5、生物滤池6、清水池7,酸化解池和第一生物反应池设置于第一玻璃缸罐体8内,第二生物反应池4、沉淀池5、生物滤池6、清水池7设置于第二玻璃缸罐体9内。
隔油池1包括密封的玻璃钢池体11、隔板12、格栅13,玻璃钢池体11被隔板12分隔成除渣室14和油水分离室15,格栅13设置于除渣室14内,除渣室14的侧壁上设有废水进口141,油水分离室15的侧壁上设有酸化解池连接管151,且酸化解池连接管151的出水量小于废水进口141的进水量,该油水分离室15内还设有两块隔板152,两隔板152上分别开有高低布置的过水孔153。
酸化解池2和第一生物反应池3设置于第一玻璃缸罐体8内,酸化解池2与第一生物反应池3通过泵送输水管道21连通,第一生物反应池3内设有组合填料31,玻璃钢罐体8顶面开有与酸化解池2和第一生物反应池3对应的检查口81。
第二生物反应池4、沉淀池5、生物滤池6、清水池7设置于第二玻璃缸罐体9内、并通过折弯管91连通,第二生物反应池4与第一生物反应池3通过泵送输水管道32连通,第二生物反应池4内设有软性填料41和曝气装置42,沉淀池5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系统51,清水池7的侧壁上出水口71,第二玻璃缸罐 体9顶面开有与第二生物反应池4、沉淀池5、生物滤池6、清水池7对应的检查口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英辉玻璃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英辉玻璃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72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圆形一体化氧化沟
- 下一篇:酸性灰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