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抗震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6678.7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2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涂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泽兵 |
主分类号: | A47C17/00 | 分类号: | A47C17/00;A47C19/2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抗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安全抗震床。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其预报非常困难,地震时,为了保护自身生命安全,人们需要一个安全的避震场所。其中,室内的避震尤为重要,地震来临时,位于室内的人一般选择厕所、桌下等抗震能力较好的地方进行避震,但是上述避震场所的避震效果依然欠佳。床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避震场所,因地震时间急、短,最快地到达避震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日常生活中,床往往是距离人们最近的。现有技术中,床的结构大致相同,且外观越来越华丽、美观,但是抗震能力非常微弱,如何研发一种抗震能力强,能及时地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震场所的床,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点研发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抗震能力强的安全抗震床。
为了使用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安全抗震床,包括主要由上层床架、下层床架以及支撑床杆构成的双层床架,所述上层床架和下层床架之间还设有与二者匹配的抗震床架,该抗震床架与上层床架之间构成抗震缓冲带,所述上层床架、下层床架及抗震床架上均设有钢板。
为了提高钢板的支撑强度,所述钢板下部还设有与钢板和支撑床杆均连接的连接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床架和下层床架的钢板上还铺设有弹簧床垫。
为了提高抗震床架与下层床架之间的抗震能力,所述抗震床架与下层床架之间还设有与二者左侧、右侧、后侧及与之对应的支撑床杆均紧密连接的支撑钢板,且该支撑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换气通孔。
再进一步的,所述抗震缓冲带内还设有两端与双层床架前侧支撑床杆连接的卷筒,该卷筒内置有卷帘。
同时,所述下层床架上设有用于连接卷帘的挂钩。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倾斜于双层床架设置且一端与上层床架连接、另一端与地面接触的扶梯。
用于防止扶梯倾覆,所述扶梯和与之相邻的支撑床杆之间还设有与二者连接的连杆。
为了提高上层床架的抗震能力,所述支撑床杆上端还设有与之垂直连接的千斤顶。所述上层床架的四周边沿设有防护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在双层床架的基础上,在上下层床架之间增设了抗震床架,抗震床架与上层床架之间形成抗震缓冲带,该抗震缓冲带可有效地对上层下压物体起到缓冲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抗震能力。
(3)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木材和小钢管的床结构,其整体结构为钢结构,采用大、厚型钢管,槽钢、钢板和高强螺栓连接组装而成,不仅拆卸方便,而且承压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4)本实用新型在支撑床杆上端垂直连接有千斤顶,由千斤顶构成第一道承压系统,同时,上下床架上均铺设钢板和弹簧床垫,依靠弹簧的弹性形变能力抵消下压物体的势能,由弹簧床垫和钢板构成第二道承压系统,上述两道承压系统与抗震缓冲带组合构成三道承压,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抗震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5)本实用新型在下层左、右、后三侧用支撑钢板密封,其上开设有若干换气通孔;同时,在抗震缓冲带内置有卷筒,卷筒用于封闭下层前侧,地震时,人躲进双层床的下层,用卷筒密封前侧;平时床底还可存储食物、饮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避震场所。
(6)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床架的外表面喷涂面漆或木纹漆,提高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卷帘下拉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1-支撑床杆,2-卷帘,3-抗震缓冲带,4-钢板,5-弹簧床垫,6-支撑钢板,7-换气通孔,8-卷筒,9-挂钩,10-千斤顶,11-防护栏,12-扶梯,13-连杆,14-连接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泽兵,未经涂泽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66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聋哑人公交车到站提醒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停车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