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脚踏动式滑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5101.4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7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郦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郦芦生 |
主分类号: | B62M1/30 | 分类号: | B62M1/30;B62M11/02;B62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脚 踏动式 滑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双脚踏动式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Bicman)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机械。滑板车速度可以达到20公里/时,早在三年前,滑板车已经传入我国,玩滑板车必须有高度的悟性和胆量,这正符合想象力丰富,喜欢挑战的青少年们的口味,如今滑板车已成为青少年新一代的潮流运动产品。
至少100年前,原始滑板车就已经在工业化城市手工制作了。一种常见的手工制作的滑板车是在一块板子底下装上溜冰鞋的轮子,再安上把手,依靠倾斜身体或者由第二块板子连接的简陋的枢轴来操控方向,由木头制成,有3-4英寸(75-100毫米)的车轮和钢滚珠轴承。这种结构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噪音很大,像一辆“真正”的车。另一种结构是把一个金属溜冰鞋分成前后两部分,中间由木质横梁连接。1990年代末,一种更时尚、更窄的可折叠滑板车由瑞Micro Original Scooters and kickboards公司的维姆·欧波特(Wim Ouboter)发明。由于滑板车在日本变得广为流行,他的这一发明被JDBug和很多其他公司复制。1999年到2000年,滑板车在美国开始流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款式。流行品牌包括Razor和Micro牌,它们现在仍在生产,深受儿童和用滑板车进行特技表演的缝隙市场的年轻人喜爱。
进入二十世纪,滑板车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当时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可以用脚踏驱动的单踏板脚踏滑板车,不过,单踏板脚踏滑板车存在滑行速度慢,身体平衡不易控制等问题,工作效率较低,使用者在长时间脚踏后容易疲累;另外,单踏板在滑板之后,容易造成脚踏时滑板后倾,容易失去平衡造成使用者跌倒受伤,虽然有人设计出增加一套后附轮的设计,但是这样的设计增加了部件,增加了与地面的摩擦力,也就增加了能耗,降低工作效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滑板车的平衡性能,是现有技术急欲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滑板车工作效率低,平衡性差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平衡性好的双脚踏动式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脚踏动式滑板车,包括车架,立杆,把手,前轮,后轮,驱动装置,所述车架为条形结构,立杆位于车架前端并垂直于车架,把手为条形体,位于立杆顶部,并与立杆垂直,前轮数量为一个,位于车架前端,与立杆底部连接,驱动装置位于车架后端,后轮为两个,位于车架后部左右两侧,并与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踏板,齿条,复位弹簧,后轮轴,后齿轮组;所述后轮轴为柱状体结构,数量为两个,分别横向穿过两个后轮轴心位置,所述后齿轮组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后轮内侧,踏板为板状体,位于车架后部上方,数量为两个,并排排列,齿条为两个,呈弧形条状体,内缘为锯齿状,分别位于两个踏板底部,复位弹簧为两个,分别位于车架与踏板之间。
所述后齿轮组包括齿轮盖,主齿轮,动力齿轮,传动齿轮;所述齿条与动力齿轮咬合,动力齿轮与传动齿轮同轴,传动齿轮与主齿轮咬合,主齿轮固定在后轮轴上,齿轮盖位于后齿轮组外侧。
所述后轮轴为单向轴承。
还包括车闸、闸线、刹车器,所述车闸位于把手右侧前端,刹车器位于前轮上部,通过闸线与车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驱动结构,在一脚踏下时产生向前的驱动力,在踏板抬起时,另一脚踏下同样产生向前的驱动力,比现有技术产品增加了一倍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双脚踏板同轴结构,使得工作时受力更均匀,增强了平衡性,另外,采用可以卡口的脚踏板结构,可以想用一个踏板就用一个踏板,想用两个就用两个,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脚踏动式滑板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脚踏动式滑板车实施例的驱动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脚踏动式滑板车实施例的把手前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双脚踏动式滑板车的实施例,一种双脚踏动式滑板车,包括车架1,支杆2,把手3,前轮4,后轮5,驱动装置7,所述车架1为条形结构,立杆2位于车架1前端并垂直于车架,把于3为条形体,位于立杆2顶部,并与立杆2垂直,前轮4数量为一个,位于车架1前端,与立杆2底部连接,驱动装置7位于车架1后端,后轮5为两个,位于车架1后部左右两侧,并与驱动装置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郦芦生,未经郦芦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5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