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育秧盘输送轨道变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2078.3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3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尚金;黄立斌;徐祖斌;汪海;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育秧 输送 轨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变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育秧盘输送轨道变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机械化程度越老越高,现有的育秧盘运输装置已初步实现了机械化,但现有的育秧盘输送装置不具有变轨的功能,在变轨时,仍需要人工操作,存在着生产效率不高的缺陷,同时,人工搬运育秧盘变轨易对育秧盘内容物造成损伤,对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育秧盘输送轨道变轨装置,解决现有育秧盘输送过程中,人工变轨存在的工作效率低、易损伤育秧盘内容物、对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隐患等缺点。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能够自动机械化实现育秧盘的变轨,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育秧盘输送轨道变轨装置,包括直轨道一、转弯轨道一、直轨道二、转弯轨道二、旋转轨道、从动轮、底座、固定环、挡块、转动轮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弯轨道一、转弯轨道二通过焊接固定在直轨道一上,所述的旋转轨道与从动轮连接,其设置为弧形,从动轮带动旋转轨道旋转,从而实现了变轨,所述的从动轮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底座通过焊接与固定环相连接,旋转轨道设置在固定环的上方,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所述的挡块设置在固定环上,挡块提高了旋转轨道在育秧盘输送过程中的稳固度,所述的转动轮通过传输带与从动轮连接,并通过电机旋转,当需要变轨时,电机带动转动轮、从动轮旋转,从动轮带动旋转轨道旋转,从而机械化实现了变轨。
所述的旋转轨道设置为弧形轨道。
所述的挡块,其数量为2个。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育秧盘往复运输的机械化操作,解决了传统育秧盘运输装置不能变轨的缺陷,机械化操作,不仅减少了人力的劳作,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示意旋转轨道。
图中:1.直轨道一、2.转弯轨道一、3.直轨道二、4.转弯轨道二、5.旋转轨道、6.从动轮、7.底座、8.固定环、9.挡块、10.转动轮、1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一种育秧盘输送轨道变轨装置,包括直轨道一1、转弯轨道一2、直轨道二3、转弯轨道二4、旋转轨道5、从动轮6、底座7、固定环8、挡块9、转动轮10和电机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弯轨道一2、转弯轨道二4通过焊接固定在直轨道一1上,所述的旋转轨道5与从动轮6连接,其设置为弧形,一端始终与直轨道二2相对,另一端与转弯轨道一2或转弯轨道二4其中一个相对,从动轮6带动旋转轨道5旋转,从而实现了变轨,所述的从动轮6设置在底座7上,所述的底座7通过焊接与固定环8相连接,旋转轨道5设置在固定环8的上方,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所述的挡块9设置在固定环上,其数量为2个,挡块9提高了旋转轨道5在育秧盘输送过程中的稳固度,所述的转动轮10通过传输带与从动轮6连接,并通过电机11旋转,当需要变轨时,电机11带动转动轮10、从动轮6旋转,从动轮6带动旋转轨道5旋转,从而机械化实现了变轨。
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2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靶材真空吸附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网带转角的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