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足联动玩具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1660.8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3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罗龙和;陈君木;张炳财;黄宗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M1/12 | 分类号: | B62M1/12;B62M1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足 联动 玩具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足联动玩具车。
背景技术
儿童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目前,市面上儿童健身玩具虽多,但四肢协同参与强度锻炼的产品却十分有限。传统的儿童脚踏三轮车,虽然能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但是四肢无法同时参与锻炼,且存在上坡难、下坡不安全的问题。因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既能锻炼四肢及全身的协作能力,又能保证安全性的玩具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足联动玩具车,该玩具车不仅能够同时锻炼四肢及全身的协作能力,而且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足联动玩具车,包括玩具车车体,所述玩具车车体的前车轮或后车轮之一上连接有脚踏驱动机构,所述玩具车车体上设有摇杆,所述摇杆经传动杆与所述前车轮或后车轮之一的偏心位置相铰接,以利用所述摇杆、传动杆以及所述前车轮或后车轮之一构成曲柄摇杆机构,通过摆动摇杆控制玩具车前进或后退,实现手足联动。
进一步的,所述脚踏驱动机构与所述前车轮相连接,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后车轮的偏心位置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玩具车车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摇杆和传动杆,以在所述玩具车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构成一曲柄摇杆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玩具车车体为三轮车车体,所述三轮车车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摇杆,左右两摇杆分别经传动杆与左右两后车轮的偏心位置相铰接,以在所述三轮车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构成一曲柄摇杆机构。
进一步的,左右两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相互错开一定的角度,以克服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问题。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手动、脚动两套动力系统,可由单系统提供动力,也可两套动力系统合为一体联动,实现手足联动,不仅可以同时锻炼四肢及全身的协作能力,起到很好的健身作用,而且解决了传统儿童脚踏三轮车上坡难,下坡不安全的问题,上坡时,通过手足联动增加上坡动力,下坡时,通过握住曲柄摇杆机构,及时有效刹车。此外,该玩具车设计合理,工作平稳连贯,易学易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面向各个层次的家庭,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手足联动玩具车,如图1所示,包括玩具车车体1,玩具车车体1的前车轮2上连接有脚踏驱动机构3,玩具车车体1上设有摇杆4,摇杆4经传动杆5与后车轮6的偏心位置相铰接,以利用摇杆4、传动杆5以及后车轮6构成曲柄摇杆机构,通过摆动摇杆4控制玩具车前进或后退,实现手足联动。
从原理上来说,脚踏驱动机构与前车轮或后车轮之一连接,传动杆与前车轮或后车轮之一的偏心位置相铰接,都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本实施例中,脚踏驱动机构3与前车轮2相连接,传动杆5与后车轮6的偏心位置相铰接。
所述玩具车车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摇杆和传动杆,以在所述玩具车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构成一曲柄摇杆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玩具车车体为三轮车车体,所述三轮车车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摇杆,左右两摇杆分别经传动杆与左右两后车轮的偏心位置相铰接,以在所述三轮车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构成一曲柄摇杆机构。
为了克服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问题,左右两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相互错开一定的角度。
手动系统工作时,手的动力通过曲柄摇杆机构传递给后车轮,孩子摆动两摇杆,可使后轮前进或者后退,从而使车子前进、后退。由于左右两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相互错开一定的角度,因此,两摇杆摆动时,是不同步的,从而克服了机构存在的死点问题。
脚动系统工作时,脚的动力通过踩踏板的方式传递。这与传统脚踩三轮车的功能类似,只需踩动,就能实现车的前进。方向的控制由脚实现。
需要刹车时,手握住双摇杆,后车轮由滚动状态变为滑动状态,刹车得以实现。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16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