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1412.3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1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林成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昆士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A61L9/22;B60H1/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汽车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汽车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正日益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汽车来说,其车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挥发性有机物等。由于现有汽车空调系统只能单纯起到致冷、致热、换气作用,而且通常汽车空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会闻到一股类似霉变、烟尘的气味;制冷或制热时,从风口吹出来的空气不清新,加上汽车内部环境有着较高的密闭性,一旦车内空气污染了,会严重影响乘坐人的健康。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汽车空调,使得车内空调在使用的同时,也能同时消杀空气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汽车空调。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 包括具有进风口和送风口的风道壳体,所述汽车空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壳体内并位于所述送风口内侧的等离子体净化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等离子体净化装置设有固定架,所述风道壳体内侧设置有与固定架相插接配合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包括回风口和新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道壳体内安装等离子体净化装置,在等离子体净化装置工作时产生等离子体场,使得在等离子场的范围内快速产生的高能电子可以及时有效地击穿病菌的细胞核,使其快速灭活,产生的氢氧基能够及时有效地对病菌、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灭杀和降解,同时产生的负离子可使空气清新,最终将进入的污浊空气得以及时快速地净化降解成为洁净空气;另外,将等离子体净化装置安装在风道壳体的送风口内侧,可使得等立体净化装置产生的负离子能够最大量地输送到汽车内部;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等离子体净化装置设置在汽车风道壳体内,一方面可节省汽车内部空间,另一方面汽车空调风道内还可得以洁净,可避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清除异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包括具有进风口和送风口5的风道壳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风道壳体1内并位于所述送风口5内侧的等离子体净化装置4。其中所述等离子体净化装置4设有固定架,所述风道壳体1内侧设置有与固定架相插接配合的卡槽。所述进风口包括回风口2和新风口3。
综上,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工作时,在经过回风口2或新风口3的污浊空气进入所述风道壳体1内部;在该等污浊空气流经等离子体净化装置4时,在等离子体场的范围内快速产生的高能电子可以及时有效地击穿污浊空气中病菌的细胞核,使其快速灭活,产生的氢氧基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污浊空气中病菌、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灭杀和降解,同时产生的负离子可使空气清新,最终将进入的污浊空气得以及时快速地净化降解成为洁净空气;另外,将等离子体净化装置4安装在风道壳体1的送风口5内侧,可使得等离子体净化装置4产生的负离子能够最大量地输送到汽车内部;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等离子体净化装置4设置在风道壳体1内,一方面可节省汽车内部空间,另一方面汽车空调风道内还可得以洁净,可避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清除异味。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昆士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昆士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1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