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防护铅房的卧式牙科CT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0574.5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4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远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康利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14 | 分类号: | A61B6/14;A61B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 卧式 牙科 ct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CT装置,具体涉及带防护铅房的卧式牙科CT装置。
背景技术
代人在平时生活过程中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保养容易出现龋齿、牙石、牙菌斑、牙龈出血、牙本质敏感、牙齿不洁和口气等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引起注意,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增强,也在不断的注意牙齿的防护,定期做口腔CT等。口腔CT可以从三维角度对组织情况进行反映,可以发现口腔X光片的投照角度不能发现的、或者更细微的病变;它的三维重建效果能够对骨组织情况、下颌关节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前方案设计,以及术后科学评价(比如矫正下巴的手术)。口腔CT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国际国内的牙科CT,都是独立的一台设备,使用时需要建设专门的射线防护室,这样就增加了医院或牙科诊所的建设成本,并且不利于诊所的场所变更。另外现有牙科CT都是坐式或立式结构,患者在检测成像时头部定位需要头托与牙托共同作用,同时,为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其座椅装置或检测装置必须有升降机构,极不便于患者的头部定位,使检测成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带防护铅房的卧式牙科CT装置,将X射线防护铅房与牙科CT机为融为一体,同时牙科CT机采用卧式平台,降低了诊所铅房建设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检测成像更稳定。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防护铅房的卧式牙科CT装置,包括基体、X射线防护层、X射线检测装置、卧式平台和铅房,所述的X射线检测装置和卧式平台位于X射线防护层内,所述的基体外覆在X射线防护层上且位于铅房内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卧式平台的水平面位于X射线检测装置的水平轴线上。
所述的X射线检测装置能够绕水平轴线转动。
所述的X射线检测装置平行于X射线防护层的竖直面且用旋转轴固定在X射线防护层的竖直面上。
所述的卧式平台紧挨X射线检测装置。
所述的卧式平台上设置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整合X射线防护铅房与牙科CT机为一体,可以大幅减少设备占地空间和诊所铅房建设成本,加快诊所开办时间,选择和变更诊所更方便,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2、 设置卧式平台于铅房内部,患者可以平躺于卧式平台上,只要头部贴合到位,卧式平台和X射线检测装置不需要安装升降机构,就能使头部自然稳定,定位准确检测成像稳定。其中的X射线检测装置能够绕水平轴旋转,结构更合理,运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向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基体;2、X射线防护层;3、X射线检测装置;4、卧式平台;5、铅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基体1、X线防护层2、X射线检测装置3、卧式平台4和铅房5,其中的基体1外覆在X射线防护层2上且位于铅房5内部。本实施例的X射线检测装置3和卧式平台4位于X射线防护层2内,X射线检测装置3能够绕水平轴线转动,X检测装置3平行于X射线防护层2的竖直面且用旋转轴固定在X射线防护层2的竖直面上。其中的卧式平台4的水平面位于X射线检测装置3的水平轴线上,卧式平台4紧挨X射线检测装置3,卧式平台4上设置有把手。
其中的X射线检测装置由以往的绕竖直轴旋转改为绕水平轴旋转,其中的X射线检测装置和卧式平台均不需要设置升降机构,同时X射线防护铅房和卧式牙科CT机为一个整体,省去建设铅房的成本,大幅减少设备占地空间。当需要移动诊所位置时该设备也可随之迁移,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定位准确轻松,提高了检测成像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康利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康利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05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