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9100.9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3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范志伟;徐振海;徐素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庸立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2 | 分类号: | B01F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混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级分枝管道的流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普通化工生产过程中,混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单元操作,对于液-液,气-液等任意两种或多种物料(包括气体和液体等流体)的混合或快速反应,以及涉及流体混合的萃取等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物料混合的好坏会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混合是将物料倒入一个混合罐或者搅拌釜内,通过搅拌来实现几种物料的混合,但上述搅拌混合方式一般需要消耗较多能量,混合费时,而且由于存在返混,还容易造成混合物的污染,降低混合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搅拌混合方式需要消耗较多能量,混合费时,容易造成混合物污染,降低混合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体混合装置,其中,包括第一流体喷射通道、第二流体喷射通道和流体收集强化通道;
所述第一流体喷射通道具有第一流体入射口与第一流体喷射口,从所述第一流体入射口至所述第一流体喷射口呈数量递增的多级分枝结构;
所述第二流体喷射通道具有第二流体入射口与第二流体喷射口,从所述第二流体入射口至所述第二流体喷射口呈数量递增的多级分枝结构;
所述流体收集强化通道具有流体进入口与流体排出口,从所述流体排出口至所述流体进入口呈数量递增的多级分枝结构;
所述第一流体喷射通道、所述第二流体喷射通道和所述流体收集强化通道的多级分枝结构分别具有相同的级数和分叉系数,所述第一流体喷射口、所述第二流体喷射口与所述流体进入口中的任意两者一一对应地相互连通。
上述流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喷射通道、所述第二流体喷射通道和所述流体收集强化通道的多级分枝结构的分枝级数均为三至六级。
上述流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喷射通道、所述第二流体喷射通道和所述流体收集强化通道的多级分枝结构的分叉系数均为一分二或一分三或一分四。
上述流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喷射通道、所述第二流体喷射通道和所述流体收集强化通道的多级分枝结构的每一级的分叉为中心对称地分叉。
上述流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喷射通道的管径由所述第一流体入射口向所述第一流体喷射口递减。
上述流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流体喷射通道的管径由所述第二流体入射口向所述第二流体喷射口递减。
上述流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流体收集强化通道的管径由所述流体排出口向所述流体进入口递减。
上述流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喷射口、所述第二流体喷射口和所述流体进入口的管径均为0.05mm~5mm。
上述流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喷射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喷射通道的多级分枝结构的分枝采用直管或弯管。
上述流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流体收集强化通道的多级分枝结构的分枝采用直管或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体现在:
可被应用于大多数涉及流体混合的化工单元操作,混合均匀效果好,降低能耗,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减少废弃物排放,在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流体混合装置的第一流体喷射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流体混合装置的第二流体喷射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流体混合装置的流体收集强化通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流体混合装置的流体收集强化通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流体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流体混合装置的另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流体混合装置包括第一流体喷射通道1、第二流体喷射通道2和流体收集强化通道3,请参考图1a所示,第一流体喷射通道1具有第一流体入射口11与第一流体喷射口11’,从第一流体入射口11至第一流体喷射口11’呈数量递增的多级分枝结构。
如图1b所示,第二流体喷射通道2具有第二流体入射口22与第二流体喷射口22’,从第二流体入射口22至第二流体喷射口22’呈数量递增的多级分枝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庸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庸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91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间距可调的平面光学元件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薯类育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