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9082.4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5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谭剑华;张志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中能锂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00 | 分类号: | B23K11/00;B23K1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机。
背景技术
在聚合物电池生产中,电池的正、负极需要通过锡焊连接在保护板上,而电池因制作工艺的要求,正极引出的是厚度为0.1mm、宽3-5mm左右的铝极耳。由于铝不能锡焊的,这样就需要通过在铝极耳的顶端焊接一条镍带,来进行锡焊。而铝与镍的导电率、电阻、熔点等均不同,焊接所述镍带是许多厂家的难题。现在主要有两种焊接方法,激光焊接和超声焊接。
激光焊接是激光辐射加热待加工表面,表面热量通过热传导向内部扩散,通过控制激光脉冲的宽度、能量、峰功率和重复频率等激光参数,使工件熔化,形成特定的熔池。但是,激光焊接机投入成本高,实用性不强。其一般投入在20万以上。在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投入也是成倍增加,面对现有市场竞争,投资小的民营企业很难有此投入。并且,不同焊接产品参数不同,调节不达标报废高,但适合单一型号量比较大的生产。
超声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产生的能量,将同种或异种金属,在适当压力下通过冷磨及水平运动把材料表面分子相互渗合,达到焊接的目的。虽然超声焊接机投入小,但是,其设备稳定性差,电子器件的老化,原材料的变化,都将影响焊接效果,导致成品质量不稳定,报废率高。特别是高频振动挤压,铝片很薄、容易在焊接部位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焊机,解决了铝极耳与镍极耳的焊接,其成品质量好、性能稳定,生产投入小,满足聚合物电池的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机,用于焊接聚合物电池中的铝极耳与镍极耳,其包括上焊头和下焊头,所述上焊头底端的电极端径为1.5-3.5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焊头底端的电极端径为2.0-2.5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焊头底端的电极端径比所述铝极耳或镍极耳的宽度小2.5-3.5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焊头底端的电极端径比所述铝极耳或镍极耳的宽度小3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焊头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锥形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锥形台下表面的直径为1.5-3.5mm;
所述锥形台上表面的直径比下表面的直径大0.5~2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焊头中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焊头设有降温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降温装置为循环水冷却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焊头、下焊头的材质为铬铜。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机,采用碰焊机原理,利用上焊头、下焊头的正负两极瞬间短路产生的高温电弧来融化铝极耳、镍极耳,来达到使它们结合的目的。其中,所述上焊头电极端径为1.5-3.5mm,上焊头的电极端径比铝极耳或镍极耳的宽度小2.5-3.5mm。因此,焊接时,镍极耳置于铝极耳的下面,重叠部分对应能量集中点,焊接后铝极耳熔接在镍极耳上。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合适尺寸的上焊头,使得铝极耳的熔核直径小于碰焊直径,相溶由中间向四周蔓延,造成铝极耳的厚度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变化,使铝极耳在焊接后还有一定的韧性,不易断裂。
总之,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不同的焊接方法,焊接后的效果同样可达到较高水平,其成品质量好、性能稳定,并且焊接位置不易断裂,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保证焊接效果的情况下,其成本低,投入小、浪费少、易操作,尤其适合国内中、小型企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焊机的焊头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焊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镍极耳和铝极耳焊接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镍极耳和铝极耳焊接后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机1,用于焊接聚合物电池中的铝极耳2与镍极耳3,其包括上焊头4和下焊头5,所述上焊头4底端的电极端径为1.5-3.5mm。本实用新型采用碰焊机原理,利用上焊头4、下焊头5的正负两极瞬间短路产生的高温电弧来融化铝极耳2、镍极耳3,来达到使它们结合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上焊头4底端的电极端径为2.0-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中能锂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中能锂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90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