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8728.7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7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燕;刘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海燕 |
主分类号: | D21H27/40 | 分类号: | D21H27/40;B32B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51801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互 连接 纸质 板材 组件 | ||
1.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
各组件的基材均设有由一层纸板或多层纸板摞置且粘合组成的芯板(1),所述的纸板是瓦楞纸板和/或蜂窝纸板,所述芯板上下板面外包覆有粘合连接的纸质外包边层(2),芯板至少有一个直边边棱(11a’)的边侧壁(11a),被外包边层(2)的一体化部分弯成的U形部位贴紧包覆;
上述基材结构的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至少包含两类:
第一类板材组件(4)上设有中插槽(42)和/或边插槽(45);
所述中插槽(42)设置在板材外板面(43)上;
所述边插槽(45)是在板材至少保留的一个包边边侧壁(41b)之外的边侧壁(41c)上开有凹进的边插槽;
第二类板材组件(3)是在板材至少保留的一个包边边侧壁(31b)之外的边侧壁(31a)上,设有伸出该边侧壁、并可插入与其对应的第一类板材组件的中插槽(42)或边插槽(45)的插板(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
各组件芯板(1)外的外包边层(2)为瓦楞纸板,瓦楞条纹方向与芯板被包覆边侧壁(11a)的横向直边边棱(11a’)呈30度-150度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瓦楞纸板外包边层(2)瓦楞条纹方向与芯板被包覆边侧壁(11a)的横向直边边棱(11a’)的夹角是呈85度-95度的垂直或基本垂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包边层(2)是厚度不小于0.6mm的纸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覆有外包边层(2)的芯板(1)里含有一个或多个与夹在其间的纸板粘合连接的内包边层(2a),这些内包边层分别将夹在其间的纸板的上下板面粘合包覆,并通过内包边层一体化部分弯成的U形部位将夹在其间纸板的至少一个直边边棱的边侧壁面贴紧包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类板材组件(4)上的中插槽(42)一端延伸到外板面与边侧壁(41a)相交的横向边棱(41a’)部位,与该横向边棱(41a’)垂直,并在边侧壁(41a)上形成侧开口(422),该边侧壁(41a)是在板材至少保留的一个包边边侧壁(41b)之外的边侧壁,位于外板面(43)上的中插槽开口宽度小于中插槽底部的宽度;
所述中插槽(42)开口两侧部位,分别设有可与对应插板(32)上设置的插板导向凹面(321)相互凸凹面嵌合连接的中插槽导向凸面(4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板材组件(4)的中插槽(42)开口两侧,对称设有向内凸出的、由其内侧壁同与内侧壁垂直相交的外板面(43)形成的中插槽导向凸面(421),中插槽内两侧壁对称呈下部凹进的直角台阶形,使中插槽开口两侧向内凸出的中插槽导向凸面(421)横截面呈匚形的直角台阶面;
所述第二类板材组件(3)在边侧壁(31a)上,对称设有两个垂直伸出边侧壁(31a)并分别向两侧弯折90度可插入对应的第一类板材组件中插槽(42)的插板(32),弯折90度的插板(32)同与其相邻的边侧壁(31a)形成可与对应的第一类板材组件(4)中插槽(42)开口两侧的中插槽导向凸面(421)凸凹面嵌合连接的、横截面呈直角台阶的匚形插板导向凹面(321)。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相互连接的纸质板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板材组件(4)在板材至少保留的一个包边边 侧壁(41b)之外的边侧壁(41c)上,开有若干垂直方向的、开口宽度小、槽内宽度逐渐增大的燕尾形的边插槽(45),燕尾形的边插槽(45)与上下外板面(43)垂直并连通;
第二类板材组件(3)在板材至少保留的一个包边边侧壁(31b)之外的边侧壁(31a)上设有若干伸出边侧壁的插板(32),插板(32)的横截面分别呈可与第一类板材组件(4)对应的燕尾形边插槽(45)凸凹面嵌合连接的梯台形燕尾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海燕,未经郑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87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流式雨水自动弃流装置
- 下一篇:粗苯提取噻吩装置